2023年10月8日星期日

感想。

我很喜歡看電影。雖然不是那些超級電影迷(去到認識甚麼浪潮那種程度的),只算是比普通人的喜歡多一點。

我也很喜歡看影評,隨著觀影量的增長,對電影的感想量也應當隨之上升,於是看的影評也越來越多。

漸漸地看到一些於我有點太艱澀的電影評論,比如說黃以曦對《天能》的論述:

《天能》的時空旅行有何不同?在於你得每一步都不能跳過地往回走。花一天,抵達前一天。花一週,抵達前一週。這是影像的義務,這是影像的特權。影像裡,破碎的玻璃杯總是輕易跳回桌上,裝滿著水。

寫得不好嗎?絕對不是,卻要誠實承認需要消化,「影像裡,破碎的玻璃杯總是輕易跳回桌上,裝滿著水」有點像已不是影評那麼平凡。

於是我開始想:當我們在看影評時,我們想看到的是甚麼;我們在寫影評的時候,想表達的又是甚麼。

欣賞電影評論,自然有不少理解電影、理解主題的學習心態在內,你會看到不少貫穿電影的永恆主題、如何present某主題的技巧,甚至是直接的畫面構圖;而撰寫感想於我,除了基本的劇情觸動後情感渲泄外,表達自己能拆解電影每顆螺絲、看透所有電線回路的設計流向、理解整個設計的精巧,這份沾沾自喜也是樂趣所在。

又,早陣子看《長安三萬里》,實際觀看電影時的體驗非常差:不到20分鐘就有兩個少年大喊著「屌,套戲真係好撚悶」離開;我旁邊的婦人一直在吃麥當勞,連同她擺弄著麥當勞紙袋的聲音極之擾人;正前方的阿叔也因為覺得電影沉悶,到電影後段一直看手機,「it is the time to enjoy the show」的苦口婆心0作用。

唯獨當電影中出現耳熟能詳的唐詩時,場內觀眾都會忍不住逞一時口快,一起把詩句讀出來。

這份「這詩我也懂得背」的快樂感受,與李白在天上飛、大唱著「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領會到那份心情,同樣是看電影的感受,但當中的分別頗大,更不用說在那之上還有更多。

想起從前曾認識某號自認很懂看電影的人,說覺得溫子仁的電影好好看,尤其激讚他的Insidious系列。我聽到這裡就忍不住覺得好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