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6日星期二

The Missing Something。

總括而言還是很有趣味性的。

「相比起只會揸取香港剩餘利益的人,不論甚麼土壤、還願意努力耕作,單是這份心意已值得令人入場支持。」

我說的。


說實話我對管絃樂團並不了解,但還是可以留意到不少......嗯,特別的地方。

首先上半場是演奏部分。王苑之有明顯地擅長與不擅長的領域,或是偏好的編樂,例如弦樂器部份基本上沒甚麼問題,敲擊樂器那邊我個人則是覺得有點太多了XD(尤其是那個一直在刷個不停的風鈴),木管樂器用笛子多,而銅管樂器就很多時候不怎麼用到(甚至我還看到有個樂手抱起雙手,非常之串)

個人非常想知道,香港管弦樂團的團員們在演奏這份樂譜時,會有甚麼想法。

下半場是王苑之演唱的部分。王苑之的演出不用特別多說,演出〈天堂有路〉時,旁邊幾位......應該是叫做和聲的專家們,八人的陣容唱出了百人的氣勢,令人印象深刻。而另一首表演〈愛與奇異果〉,卻是令人印象深刻地難聽:我不知道管絃樂團與電子結他的相性如何,但這次的演出肯定屬於糟糕的行列,樂團還是按著指揮的指示演出、結他手就不看指揮自顧自地彈奏,完全體現出一名指揮的重要性。


看到場刊有香港管弦樂團的成員名單,弦樂器的成員幾乎都是中國人,銅管樂器卻反過來只有很少。另外就是所有非華裔的成員都會有個中文名,而且大多都會盡量以漢化的形式出現,而非單單音譯,也很有趣。

另外長知識,

【管弦樂團101】管弦樂團多面睇-第8集 觀眾篇【Orchestra 101】A Closer Look at Western Orchestras' Episode 8 The Audience

在獨奏和指揮完成該晚所有演出後,觀眾都會習慣拍掌,直到表演者回到場上致謝兩至三次。

Percy Leung:交響樂團的心理學

但在這場音樂會,當埃申巴赫回到台上第四度鞠躬,樂手仍然坐著,不管埃申巴赫如何勸樂手起立,甚至有一刻想把樂團首席拉起來,樂手依然不願服從指揮的命令。當時我想,這個樂團必定很討厭這位指揮,否則為甚麼會不服從和不尊重他的意願呢? 花了我幾年時間,和遇到更多場有著同樣情況的音樂會,我才意識到,樂手受指揮邀請起立而不從,其實是他們對這位台上的領導者,表示最高的尊重和情感,而絕不是不尊重對方。事實上,我 12 年前沒有注意到的是,即使樂手們坐著,他們其實都在向指揮所給予的指導和啓發,心懷感激地、熱烈地鼓掌。

所以大概就是:理論上只要樂手還留在自己位置,觀眾們就會持續拍手;指揮先行離去、觀眾繼續拍手以示「對你愛愛愛不完」,於是指揮又再回來致謝,如是者來回幾次;現在三個來回已是基本,如遇上Percy Leung所說的情況,那就是樂手們覺得指揮的偉大,是他來回五次、持續接受觀眾的謝意,還是綽綽有餘的地步。

若真是這樣﹐那整件事就非常有趣了:指揮於樂團之中固然有其超卓的地位(詳情可以再看Tar),但同時樂手們也有相應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意見,地位上沒有那麼絕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