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星期四

鬻。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之。」以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鬻,䭈也。網上隨便search說是賣的意思,卻沒有有力支持說明。再找找還有粥、養育、買賣等義,完全看不出關連點,更像是從古文獻中反推這字的意思。鬻為粥的本字,粥是後來被簡化了。本來就是煮粥這個動作,後來乾脆成為粥這個名詞。然而還是找不到「賣官鬻爵」中,賣、鬻會放在一起的原因。

《廣韻·入聲·屋·育》鬻:賣也。可是來源呢?

《詩經·國風·豳風·鴟鴞》
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
這裡的「鬻」是育的同音借字,所以才出了養育之意。看得出從先秦時期已經有這種用法了, 但還是找不到從煮粥到賣東西的變化來由。


《孟子·萬章上》
萬章問曰:「或曰:『百里奚自鬻於秦養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

《商君書·修權》
夫廢法度而好私議,則姦臣鬻權以約祿,秩官之吏隱下而漁民。

《戰國策》
甘茂謂秦王曰:「怵於楚而不使魏制和,楚必曰:『秦鬻魏』。」
這裡的「鬻」還有出賣之意。



《管子·輕重甲》
窮而無子者,靡得相鬻而養之,勿使赴於溝澮之中,若此,則士爭前戰為顏行,不偷而為用。
找到個比較像樣的。大意為,那些窮而無子之人,無需為了生計而自行賣身為奴。我個人猜測,「鬻」就是從粥引申至口計、再引申至為了口計而做的買賣,從而出了一個含貶意的賣的意思。比如說,鬻歌、鬻文、鬻子、鬻權。

看到有一個詞語叫鬻德,意為「指統治者對黎明百姓採取的某些寬恕的態度和仁善的舉止」。可是一看出處,來自《韓非子》「宮婦不御者出嫁之,七十受祿米,鬻德惠施於民也。」,那就忍不住覺得,有了幾分施捨、以恩德收買人心的感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