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日星期三

荀彧。

本來以為會有很多話想,然後才發現想說的話都被KANA大說完了......



對於荀彧的為人和厲害之處在書中都已經講完。然而我個人認為,相比「借曹操作為拯救天下的工具」,荀彧本人更像是個很有控制慾的謀臣。

有人說,他和曹操之間,說是君臣,卻有更多一點合伙人的味道在內,二人分工合作。

KANA大在書中也分析得很清楚,二人關係的轉捩點就是赤壁之戰。
曹操荀彧合力經營霸業二十年,每一個戰略決策,曹操都是聽荀彧的。然而經過赤壁敗戰,荀彧就沒有再為曹操提出戰略,這是一個突兀的轉折。觀乎曹操在赤壁後表現出來的氣餒和疲態,很有可能,曹操荀彧當時形成了一種溫度差,希望曹操繼續實現他的籌劃,達成其王道救天下的理想,但曹操已另有想法,他不願對統一天下這個目標再有冀望,他現在想的,是提升曹氏威權,為下一代鋪路。曹操變心,群臣都亦步亦趨,惟獨荀彧一人為曹操著想、為曹操發諍言,箇中的傷感和孤寂,著實不足為外人道,至於荀彧是怎樣離開人世,恐怕只有曹操荀彧兩人知道。
要知道曹操本來就是個感情用事的優柔寡斷男,他一直以來前進的動力,除了個人能力和對這個世界濟世的熱情外,就是有很多才幹之士在曹操背後推動著,而一直的勝利也令曹操這個自卑心重的醜男對自己難得地有了點自信。

然而赤壁一戰卻是對曹操大大打了一巴掌,給果就是令他性格上的缺點暴露出來,那種宅男的自卑心發作,也不是不理解的....只是這樣一來,定必令荀彧也很傷心。加上各種政治上的計算和現實考量,最後荀彧落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黯然神傷。

如此看來,有關群臣力勸曹操代漢一事:
魏略曰: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王以權書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王曰:「『施於有政,是亦為政』。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我還是覺得曹操說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這句,有不願代漢之舉的成份在內,不然以曹操這個優柔寡斷男早就乖乖的聽話了吧。不過,再對照荀彧事件,他內心深處還是有這麼一點動心的,不然就不會「權書外示」拿出來讓大家評評理這樣,只是當時他自卑情緒發作,不敢踏出這一步。

也偷偷地幻想著,這沒有踏出的一步,會否跟荀彧有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