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原造神運動,國民級偶像AKB48的市場學
因為喜愛J-pop,所以即使不想,也不能忽略這些人。我是一位很紙上談兵的人,相比親自感同,我對她們的認識,大部份都是來自其他人的分析。
關於這些人,我個人的感覺是,她們就好比漫畫界中的龍珠:帶來光輝,但做壞手勢。特別是那興奮劑似的無窮無盡的傳銷手法,那種為了曝光率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
甚麼銷量上的傳奇,甚麼疲弱經濟下的奇蹟,這些都已經不再重要,現在我看到的,是一大片因為她們加劇傷害過的沉寂日本音樂市場。
除了由J家和48系強充場面,現在的oricon榜單上,已出現了不知有多少個星期是頭一二位有高銷量,但其餘慘淡無比的狀況。當然,我一直都知道,一隻手拳拍不響。如果說單是因為48系就做成今天這個情況,又未免太高估她們的影響力。
不過,我腦海中想到的是甚麼?
一:因為偶像盛行,所以事務所都情願投資更多的偶像組合,而對其他唱作人不聞不問,舊有的音樂人難以營生,新晉的音樂人難以突圍,未入場的更不可能入場。
對照漫畫,也就有如Jump的情況:舊漫畫只能重複畫舊路套故事、新漫畫難以殺出重圍得到長期連載的機會、
二:市場過份均一化,短期內可令利益大幅提升,可是長遠而言,它連小眾的生存空間都抹殺,最終只會令整個市場萎縮。就好像食物鏈一樣,過份簡單的食物網會十分脆弱,這也是為何我們要維持物種數量的原因。
其實,秋元康的既念真的很好,「......強調AKB48只是一個自身的過程,是歌手、偶像、雜誌模特兒、廣播劇演員、時裝設計師、女演員等願望實現的一個踏腳石。」
只可惜鄉民的思維仍是很落後,而且人是感情的動物。對很多人來說,AKB48就是有前田有大島還有很多人的一個組合,而不是一個提供給想發明星夢的女生的踏腳石。而且,秋元康用了5年的時間,去成就了一個前田或是大島或是其他人,可是他再也沒有更多的5年,去成就更多成功(其實不怎麼成功)的藝人出來。又,而且,5年,48人,才出現那幾個,那麼其餘那40人呢?
希望J-pop的低潮期盡快過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