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8日星期五

3月3日。臺北。


這天本來沒甚麼打算,於是就決定把M推薦的博物館都走一走。

首先是先去了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當期的展覽為《烏鬼 Stories We Tell To Scare Ourselves With》,語音導航很爛,聽完更不知道作者想表達甚麼,反而是離場前的curator 黃漢沖 Jason Wee的介紹說得好太多,一句就直接表明了藝術家們想表達的時甚麼(不過,藝術不是就是想讓人自行思考嗎?)。還有就是在MOCA的官網上看也看得更仔細一點。

雖然導航,不過展覽本身是滿不錯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系列有關「虎魔」的影片。

《老虎之死》The Death of Tiger

堤莫斯.庫斯諾於2013年成立了然庫地研究中心(Centre for Tanah Runcuk Studies),這個(虛構的)組織,旨在對荷屬東印度的想像領土然庫地進行實驗性的研究,召集了歷史學者、人類學家、藝術家、作家等人一同探究「文本」如何被用來建立「政權體制」,及虛構的歷史如何能反應如虛構般的現實?
《老虎之死》為然庫地研究計畫之一。1791年起從日惹開始於開齋節當日由皇室舉辦鬥虎節(Rampok Macan),19世紀初這個傳統漸漸傳到其他王國。鬥虎節當日,爪哇虎被群眾用長矛尖刺向內團團圍住,與公牛甚至是罪犯相互纏鬥,老虎如果勝利,將被群眾以長矛刺死。國王將邀請殖民官員共同欣賞這場血腥的殺戮,藉由這個場合,昭示封建與殖民時代並置的統治者權力位階。
《老虎之死》的四部偽紀錄片及文件,描述然庫地以人扮虎參與鬥虎節的歷史,將傳說中被老虎掠奪靈魂的人,送上打鬥場,透過殺戮淨化他的靈魂,讓社會重新恢復秩序。對比統治者的無上權威、圍觀者的激情與憤怒、被犧牲者的無力抵抗、與旁人的無奈與默許,這場將社會中的「他者」暴力處決的過程,將恐怖行為充分合理化,即使這個傳統已經消失,爪哇虎也早已滅絕了,藝術家希望藉此點出印尼現代社會中仍層出不窮地對他者暴力壓迫的意識形態。
雖然我看的時候是不知道這幾個紀錄片不是真的,不過對於這影片想表達的中心思想還是很能看懂,不論是歷史上透過一些宗教儀式,還是宣之以大道的所謂正義之師,然後就可是在一個社會中選一些小眾的被犧牲者出來,建立自己的權威、布施的恩賜,並暗暗整頓自己想要的社會規律出來。

最令人無奈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又會有一些自認為是正確的順應者,在階級上方者留意不到的地方,自以為是地再向社會中的被犧牲者施以暴力。他們才不會知道,那些「不潔」的部份,不過是人為想像出來的產物。


還有這個畫也是滿有趣的,說是讓大家都感受一下,穆斯林被恐佈主義拉上關係的感覺。確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雖然最有名的穆斯林都在中東地區,可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穆斯林的國家,其實是印尼,然後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跟那些聽起來最恐佈的地方完全沒有關係啊。

記得這個展好像跟LGBTQ有不少關係,比如說有個《奇特棲息地的護身符》,就是提出那些酷兒們不被家人接納,又因為性向原因而不會有後代祭祀,於是希望被紀念,好讓自己的靈魂得到安息寄托等等。

我個人對鬼神之說不是很相信XD,所以從來沒想過要有甚麼人祭祀自己;不朽嘛,不就立功立言立德,成就成不成就不成,沒甚麼好在意的。自是想不到,還是有些對鬼神之說有很深信仰的人,對自己亡故後靈魂的寄托去向很是關心。嗯,這個嘛,不失為一個支持LGBTQ團體可以領養小朋友的動力。只是,我個人還是很偏見地想,一個地方對鬼神之說有著不可動搖的堅信,那麼這個地方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應該都是很低的。

之後本來是想去歷史博物館的,只是到了才發現原來關館了,所以就去了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這個......之後再跟二二八紀念館一起講好了。


於是就去了最後一個目的地:臺北市立美術館。

對於這個館,很多當代藝術嘛.....也就那樣了,就是看著看著,發現那些看展覽的人才是最有趣的。

這個美術館人還滿多的,就是很多人都在跟作品合照,或是為藝術品拍照。我就是在想,這些人真的都懂這些作品想表達甚麼嗎?我就是覺得,他們更多的是想在表達「我在看這件藝術品」這件事。

記得之前看The Square這電影(偷偷說,裡面的當代藝術感覺比較好欸),裡面就是有提到一個概念,大意為,那件藝術品只有在藝術館裡面,才是藝術品;在文學的世界中,整個文學其實是包括了作者、作品和讀者三組;所以,當我們在藝術館裡面看著這些藝術品時,我們都成了藝術品的一份子了吧。當想到這點時,我就覺得自己再也投入不了看作品這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