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星期二

12月24日至12月27日。聖誕節。

早陣子人人都在臉書上回顧2016年,人人都在臉書上回顧2016年,這太俗氣了!跟大隊不是我作風,反正我這一年來生活重心/人生最大改變/最大驚喜 etc. 只有一個:



過了2016年的生日,終於都25歲了,幾經辛苦才活了四分之一世紀,不過有了阿凍後,大概日後的時光會變快很多。最起碼,這是我在2016年的感受 : 我們不知不覺就已經認識一年了。

結果還是來了個年度總結。
還是回到主題吧。


到了平安夜那天,對於突然來臨而且要再戰重慶大廈的凍大人,一開始時除了驚愕還是驚愕,這個傻瓜到底花了多少錢來買一張聖誕節的機票?不過當我看到她送給我的生日禮物之後,就覺得機票錢根本不算是甚麼......

結果,就是有如上次中秋節那時一樣,來個香港人的香港之旅。



24號的第一餐,我們試了重慶大廈裡面的咖哩。那個烤餅有點像臺灣的蛋餅(而且也有蛋),咖哩不是我們平常在香港吃到的味道。本來嘛,咖哩只是印度語香料的意思,印象中印度南北東西各地的咖哩味道也有很大分別。晚上莫名其妙地跟上我妹和她朋友的烤肉宴,之後就回旅館休息了。

至於重慶大廈,因為是第二次住,有了之前大為改善的觀感,住的時候自然沒上次那樣惶惶然,還可以半夜到重慶大廈門外吃葡萄抽煙了(而且還真的被我們遇上血事件)。加上這次的旅館比上次的乾淨太多,老闆也很好人,知道我生日還特別請我們吃小熊餅乾(不過是假冒的XDDD),阿凍終於能睡好點,結果這次阿凍能成功不被瘴癘之氣攻破,安然無恙地過了這個聖誕節。

聖誕節當日的活動是帶阿凍走遍我曾經生活過的所有地方,包括小時候住的旺角家、念的小學、現在下班歸家的道路,以及我家。結果還真的剛好遇到我媽然後被留下要晚上吃晚餐。吃完晚餐後突入觀賞「香港最值錢的風景」的行程,並且留下了一幅有我和阿凍,還有我弟的尷尬合照($60)。


到了 Boxing day,成功進行上次進行不了的香港島之旅。

首先去吃鏞記燒鵝。感覺就是,以「味道/價錢」作比例,以往我家吃到比較好水準的燒鵝,大約是70/100,鏞記則是90/250,而且因為點了例牌(也就是隨便拿一份出來),不是新鮮出爐的,原本大概可能到95分的5分就這樣沒了。價錢不算甚麼,本來精益求精就是會有一個邊際報酬出現。只是,幹你他媽的,我是有點不修邊幅,可是也不是吃不起你這裡的燒鵝,你們不過是貴價的燒鵝,卻不是貴價的食物。

那個服務員瞧不起人的態度實在令我懷恨在心,一點顧客之道都沒有。不是要你們待我們如上賓,是只那個鄙夷的態度可以收好點的。

之後去吃阿凍念念不忘一直想吃「國榮愛吃的牛腩」和「芒果脆脆」,難得都在自己公司附近,卻因為假期而都沒開門,還害阿凍無辜地在蘭芳園外被罵。現在回想起來,當時阿凍沒有跟那個大叔開罵真是謝天謝地。結果吃不到九記,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吃華姐清湯腩(好失禮的講法),然後回飯店休息一下,準備晚上的雞煲。雞煲也是滿好吃的,只是我個人覺得,烤魚更識合阿凍。順帶一提,就目前為止,我吃過最好吃的雞煲,還是我家樓下那不經見傳的小餐廳。

雖然在香港生活,但是從一個遊客的角度來走遍香港,感覺真的很陌生,不說那些工作的區域,香港最繁華的地方,滿滿非本地人也沒甚麼,最令我對那地方無感的是,這裡絲毫香港味都沒有。在臺灣排隊可能是為了臺灣的地道小吃,在日本排隊可能是為了甚麼京都宇治抹茶,就算是在韓國,我再不喜歡他們,人們也是在喜歡他們的韓星。在香港最吸引人的,竟然是外國名牌子。要是在以前,我還是會覺得香港總有些只有香港才吃得到,例如乾炒牛河,例如揚州炒飯。為甚麼現在好吃的乾炒牛河都不在香港了?為甚麼別人的店可以隨便就有80年以上的歷史,那個蛋撻才60年是有甚麼好厲害的?

我想起了澳門的餅店,當整條街都是咀香園詎記的時候,那個真正最好吃的最香園早晚有一天會有如金華冰室那樣,老闆不做就沒了。

以前學校有一個香港史權威教授,他現在都做華南研究了。為甚麼?因為香港歷史已經再沒有可研究的空間。不如說,香港就是個沒有歷史的地方。「傳承」?香港就連買房子都有期,是有甚麼好傳的?或許,正是因為香港太小,我們只有這樣做才能繼續前進。

這也是為甚麼我很喜歡臺南,一是因為距離產生美,二是因為阿凍,三是因為user unfriendly而保留著當地的原味。

而經歷著平安夜和聖誕節兩天,更是深深地感受到香港的無趣 : 聖誕節是有甚麼好倒數的。想到以前曾經跟朋友約出來見面然後坐在文化中心那個廣場裡面,圍圈玩遊戲,硬是要過了十二點才散伙回家。

不過就是以前中秋節的冬天版嘛。

到了27號,行輕裝便地輕鬆前往機場迎接臺南之旅。途徑九龍站更是把當天飲泣九龍站的傷心經歷洗去。

27號那天陽光可好得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