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人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些人被稱作蒸發者。他們有的為了躲避債務,有的為了逃離保護欲過強的父母,還有的為了從麻煩的戀愛關係中脫身。他們在「夜間搬家公司」的幫助下,跳出不斷下沉的現狀,到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影片跟隨這些失蹤者和提供協助的公司,旁觀他們的蒸發,探索陷入絕境的人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揭露日本社會高壓環境下的問題。
相對其他紀錄片,這紀錄片似乎更加零碎而平實,看到我身旁某個阿叔呵久連連(當然是有聲的那種,非常煩人),
零碎算是因為電影的表現方式,我也偷偷覺得,要是逐個故事述說,似乎會更有餘韻、更有感染力(因為觀眾會更易投入每個述說者的情境之中);但當把每個當事人的故事都慢慢地揉開來,不也是一種務求客觀的做法嗎?比如說,不是每個電影中出現的失蹤者都值得同情,顯然有些人是純粹不負責任地逃避責任,那把他的故事分開來講,觀眾就沒那麼深入地察覺到他的令人厭惡之處,是一種避重就輕的手法。
有趣的是,除了以失蹤者本人作電影述事主要角度外,還有從失蹤者家人與尋人偵探的視角出法,作為同樣是失蹤者故事的另一鏡面;甚至,不是每個失蹤者都有如電影開初就出場的男生那般、確切地有失蹤需要,也有些是被害妄想庸人自擾的,「夜間搬家公司」的老闆也照樣說出那句「放心,我們是站在你這邊的人」之類的言論,絲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種平實與零碎,也是一種貼近現實與客觀的方法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