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星期二

托孤討賊興復效。

權臣。

整集大概就是列舉不同的例子,從最明正言順的多爾袞,到後來無執宰之名、有執宰之實的張居正,說明權臣與皇帝之間的權力與制衡的此消彼長。


1. 

(13:27)最具合法性的,就是攝政王系統。

最原始的是周公,但最權威性、最全面的代表,是清代多爾袞。與此同時,必須留意到多爾袞的攝政有其民族背景有關:滿人本來就有寡頭政治的傳統,例如當初努爾哈赤成立八旗制度,就有如一間公司佔有多少股份那樣。

非漢人政權的傳承,不一定就要跟漢人那一套「父死子繼」,例如從前蒙古人的忽里勒台大會,或是再早很多北魏時期的內外朝並行系統,都是所謂「部落體制」的遺物(?),是以多爾袞攝政到可以被稱作「皇父」,就不是那麼奇怪的事了。


2. 

最大的對比例子,就是諸葛亮和張居正。

明明張居正是一位令明朝得以再延續幾十年國祚的重要人物,但萬曆皇帝對他的評價之低,其反差之大可想而知。

簡單來說,張居正得到權力有兩個重點:其一是他在內閣制度裡成為首輔,然後他與神宗皇帝最寵愛的宦官馮保非常要好,......第二個張居正可以得到權力的重要原因,是在神宗之前的隆慶皇帝去世時,當時的神宗只有十歲,於是隆慶皇帝就任命張居正作其中一位顧命大臣,所以張居正是首輔之餘還身兼老師,在皇帝成長中不斷教育。......才讓他作為老師和首輔而擁有大權。

(羅樂然:因此皇帝才痛恨他!) XDDD

那份衝突就正在於,當手執權力的張居正,真的當自己是老師,對作為學生的皇帝嚴厲教育。一如譚家齊所說:

如果張居正是真的想要權力,那他導皇帝去嬉戲啦?但他卻是很認真地擔當自己老師的角色,告訴自己一切都是為了皇帝、為了大明江山好。

權臣之所以被稱作權臣,正是因為他的權力超出皇帝認為一位臣子應有之份,而這份權力,更是因著一些體制之外的因素造成,例如古早時期的托孤(霍光、諸葛亮),或是國家非常時期的應變(韓國的大院君)。這種超出體制的權宜之計,糟起來可能有如越南的胡季犛那樣,直接篡套皇位,但先不說這類會篡位的權臣,他們大多身後備受爭議,其最大關鍵就在於權臣總是無法好好處理自己和皇帝之間的關係。

又有如主持們提及,若非諸葛亮死後蜀漢很快就亡國,諸葛亮死後也很有機會被劉禪抓出來。

另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地方,

不知道是刻意還是無意,譚家齊會叫明太祖,萬曆皇帝、建文帝,卻會叫朱棣做朱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