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7日星期二

聖主如天萬物春。

才不是說聖主呢。

蘇軾《獄中寄子由二首》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忘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

講的是文字獄。

(文字獄的出現)並非該地有動亂或為政者很虛怯,便會施行這些文禁或文字獄等。盛世時期也會發生不少文字獄,正好告訴大家這些事並非為了鞏固權力,......帝王自覺權力很安穩,他只是覺得有些事,是人民應該知道的,有些則否,而且由他決定,他替人民作主。......

(文字獄)最惹人批評或感性上很討厭的,就是以言論的角度入罪。有時候一些行動,例如具體地推翻政權,那是謀反行動,因而受到強烈對待是很合理,或是可以明白的。但以言論入罪,說話不能殺人;或是如果幾句話就能推翻政權,那便不是說話的問題了。.....而且有時候並非撰寫的人有心,而是閱讀者如何理解,是他理解的問題。

這就是文字獄的最大問題。 

(17:56)很多提及明太祖朱元璋的暴虐行為,有關他以言論對付臣下的紀錄,很多來自明朝中晚期的筆記小說,那些筆記小說把明太祖的暴虐大書特書......明朝之所以出現朱元璋暴虐文字獄故事流傳出來,正正反映了當時,尤其是明朝中後期,他們的文字獄不嚴重。

至於有些國家,每天都能看到對政府歌功頌德、相信國家的言論,定必又是一個最幸福的國家了。

後面提及港英時期其實也有很多文字獄,只是當時香港並不稱為文禁﹐而是叫做「審查」Censorship,或是「新聞檢查」(MIchael:「那就技術官僚多了」(其實「技術官僚」一詞本身也很「技術官僚」XDD)

例如1900年的郵政署條例,1907年的《中國刊物(禁制)條例》,1914年的《煽亂刊物條例》,全部都是禁止出版煽動中國動亂的刊物,或不能在香港出版一些刊物,令人對港英政府仇視、鄙視,或增加民族之間的仇恨。

最後講到「當權者/政府覺得自己需要決定為人民作出選擇,決定他們可以知道甚麼,不可以知道甚麼」這問題,

1980年代的韓國一樣,有所謂的3S行動,就是叫年輕人專心於電影電視Screen、性愛Sex和運動Sports,令娛樂成了轉移視線的很重要方法。

當權者覺得自己有責任去教導人民所謂的正統教義和道德標準時,「所以羅密歐與茱麗葉不能死」。但,當這份管束太過強硬,文藝創作者只能娛樂至死,

在創作中只談「馬照跑,舞照跳」,知識分子可能會變得很犬儒,對世事漠不關心,與現實政治相關的事盡量保持距離,那些最聰明、最能集思廣益的人,完全不能發揮他們對社會應有的貢獻。 

從主持們提出明清時期的例子可見,

一:言論審查並不能幫助一個國家變得更強大,以中國歷史為例,文字獄最興盛的時候,往往都是當時國力比較強盛的時候。如果一個國家因為一兩句說話就被顛覆政權,那根本就不是言論本身布問題吧?

當然,今天的社會實在不能完全以歷史對照,「言論不能殺人」一論,我個人持保留意見,言論不殺伯仁,卻有很多伯仁因言論而死,這是今天網絡時代獨有的現象(或者說,是今天這個時代才令大家都看到問題)

又,今天香港的言論自由,與古時中國的文字獄確實無從比擬,將來的事說不準,但因為寫一首詩就被誅殺全族的情況,我想香港二十年內還不會出現。

當然,反對言論審查這點,不是說「因為香港已經很好啦」就能接受退讓。


二:那怕言論審查本身已於民間施行無礙,那對國家又是好事嗎?言論審查制度的出現,只會損害文化學術思想的發展,國家內最有聰明智慧的人,都只能風花說月娛樂至死,或是「卻道天涼好個秋」,這對於國家而言不是一種損失嗎?

自由是對創作最好的肥料,不說「人才對國家有利」這點(人才不需要都為國效力吧?),單從政治角度來看,皇帝太有威權,手下就無能臣;同樣道理,制度語於強大,民間的潛藏的才華也就無從舒展。

聖主總以為自己是真聖主。

一個民族若實行新聞檢查和文字獄,只要百姓反抗此事,認為不是他們的文化,即使訂立了法律,仍然有自由。若沒有這種(崇尚自由的)文化,即使沒有限制自由的法律,我們仍然沒有自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