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還真的有點難消化。
應仁之亂(1467年─1477年,應仁元年—文明9年)發生於日本室町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在任時的一次內亂。主要是幕府三管領中的細川勝元與四職中的山名持豐(山名宗全)等守護大名的爭鬥。其範圍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戰火遍及其他日本國土,動亂使日本進入將近一個世紀的戰國時代。
......似乎看這個就好。
《應仁之亂》:以京都為中心的政治秩序發生劇變,地方的時代開始了
。
作者以兩個觀察者的角度,從他們的記戴之中,嘮嘮叨叨 鉅細無遺地講述當年參與了應仁之亂的主要角色,他們的恩恩怨怨今生來世前因後果。非常非常概括來說,就是當時候各家族本身就開始出現牙齒印,加上兩代將軍不恰當的處理和介入(例如足利義教的高壓式,而他兒子義政就是彈出彈入式),從而衍生出這場應仁之亂。
我不知道這個比喻是否恰當,但應仁之亂之後的日本政治,就有點類似中國的後黃巾時代,或是戰國時代那樣,權力旁落從而引致後來明應之變的出現:幕府的管領直接廢立將軍。
網上看到很多人都稱讚這本書,我就覺得還好。有可能是翻譯的原因,但個人感覺主要是這本書很不易入口:鉅細無遺一回事,卻只針對應仁之亂相關的部分鉅細無遺,第一章一開始說講攝關家、突然之間又南北朝合一等等,很易令人摸不著頭腦。
又,書本介紹說「應仁之亂是一場『高知名度』與『低理解度』的內戰」,然而對我來說,應仁之亂卻是「低知名度」和「低理解度」的戰爭XD,說明有可能應仁之亂是日本教科書一定會提到的內戰,也感受到這書的作者有「這些事情我不用額外解釋」之類對讀者的預設,例如提及過的南北朝時期、日本的貴族制度,或是守護大名制度等等。
嗯,有機會再仔細重看一次吧。
。
足利義教本人的性格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嘉吉之亂,也就是他被暗殺的事件,例如這篇就解析得很清楚:
义教对大名的压制,甚至走到了杀害若狭守护一色义贯和伊势守护土岐持赖的地步。他以强行替换守护家当主的手段来达到弱化守护实力的目的,例如针对三管中的畠山家,他逼迫接任畠山满家为家督的畠山持国退位,命其将家督之位让予其弟畠山持永。而在迫使赤松满祐·祐康父子交出播磨、美作之时,义教却反被赤松氏所杀害。而义教一死,就有人起来反抗他之前对各家的处置。例如畠山持国在义教死后迅速追讨持永,加贺守护富樫氏内部也发生了为前代家督富樫教家复位的内乱。在这一系列动乱中,大名家的被官都分为了以新旧两主为中心的两派持续内战,守护家的权力则进一步弱化。
又,
三个幕府上层都采用亲信制度,为什么足利是最不稳定的呢,这难道和将军的血缘关系亲疏也有关系吗? - Prozac的回答 - 知乎
三个幕府里面室町幕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度最差,这是足利尊氏时期就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室町幕府说白了是一个地方大名联合执政的政权,很多追随足利尊氏打天下的大名(佐佐木道誉、赤松圆心、细川显氏等等),都不是足利的一门,只有吉良、今川这两家算是足利将军家的一门众,但是足利家直接能控制的土地少之又少,即使是强如足利义满这样的枭雄人物,也只能在大名之间寻求平衡,利用驱虎吞狼之术削弱过分强势的大名。
。
攝關家就是日本貴族的近衛家和九條家(以及後來再分支的鷹司、一條、五條);古代日本貴族的氏、姓、苗字都必需分清楚,而且有如印度的種姓制度那樣,你不是來自某氏,就不能當某種官職,比如說大家都知道豐臣秀吉的故事:他很想當征夷大將軍,然而他本人平民出生之餘,足利義昭又不願意收他作為養子,就算是天下人的豐臣秀吉都沒有辦法,唯有找願意收自己為養子的近衛前久,成為藤原氏的一分子,再當上關白。
日本的南北朝時期,看看漫畫《擅長逃跑的殿下》大概會知多一點:因為足利尊氏發動政變,當時原本的天皇,後醍醐天皇逃往另一個地方對抗足利尊氏,而足利尊氏也自行擁立了另一個天皇,於是出現了日本的南北朝。
。
《擅長逃跑的殿下》的主角北條時行,
北條時行(—1353年6月21日)是日本鎌倉時代及南北朝時代的人物,屬於鎌倉幕府北條氏得宗家,是第十四代執權北條高時的兒子。
日本天皇沒有實權,但鎌倉幕府的執權,就是幕府將軍的幕府將軍XDD
。
應仁之亂開啟了戰國時代的下剋上風氣,其一大原因就來自守護在京制度的崩潰。
室町幕府一大特色體制就是被稱為「守護在京」的製度,除了遠國大名以外,大多數分國的守護都需要在京都奉公,守護們在京奉公期間所率領的軍隊,便是足利將軍在京畿的重要軍事力量。
守護大名平時要住在京都,那自己的領地就需要委托自己信任的家臣看管著,是為守護代。
從而令守護代從地方代理人,漸漸變成地方代理人。例如,
經過室町時代中期應仁之亂等武家上層內鬥後,守護代實質掌控領國的現象尤為普遍;進入15、16世紀之交的戰國亂世後,一些勢力穩固的守護代甚至轉型成為「戰國大名」。守護代出身的戰國大名包括:
上杉氏家臣、越後守護代長尾氏
斯波氏家臣、尾張守護代織田氏
斯波氏家臣、越前守護代朝倉氏
織田氏不用多說,朝倉氏是後來與淺井聯合攻打信長的朝倉,長尾就是上杉謙信本來的家族。
。
摘。
雖然wiki說,
義政缺乏統率守護大名的霸氣,被幕府實權者,三管領之一,細川家的勝元、四職之一,山名家的宗全、正室日野富子等所左右。.....義政厭倦了持續打仗的國一揆和政治混亂,隨後沉溺於茶、作庭、猿樂等。
但事實上,作為將軍的他,雖然行事彈出彈入,
然而正月初二,足利義政中止了前去畠山政長宅邸的「御成」, 在將軍御所與畠山義就會面(《齋藤親基日記》)。所謂御成,是對貴人外出的尊稱,在室町時代主要指將軍的外出。
每年正月初二,將軍駕臨管領宅邸接受宴會招待,這是幕府的固定活動,被稱作「御成始」。對畠山政長而言,迎接將軍駕臨是昭示自己與將軍親密關係的絕佳機會,如此突然中止,對政長實在是很大的打擊。尋尊對此大吃一驚,覺得足利義政「扶持雙方」(向政長和義就雙方都示好),實在是無節操(《大乘院寺社雜事記》)。
P.92
事件之後,足利義政更加失去對政務的興趣,他向周圍人透露:「既然沒有人聽我的命令,我以後再不過問政事。」......足利義政卻閉門不見,表示:「我現在已經不再過問訴訟之事。」(《蔭涼軒日錄》)這樣,原本被足利義政和足利義尚一分為二的將軍權力集中到足利義尚一人身上。
但足利義政並非一直貫徹他的初衷,此後也反覆無常地過問政治。比較典型的一件事是,足利義尚已許可奉公眾佐竹光明擔任相國寺領地美濃國西山口鄉的代官,卻因相國寺反對,足利義政宣佈足利義尚的任命無效(《蔭涼軒日錄》)。足利義政要求足利義尚撤回他的裁決,卻被足利義尚拒絕,於是足利義政獨自裁定將西山口鄉歸還相國寺。實施這樣的「調停」,足利義政會從寺院收到謝禮,因而可見他並不是完全放棄了自己的權力。
P.217
但作為一個將軍,再不關心政治都是假的,有如宋徽宗那樣,大家對他的評價是風流天子,無樂不歡,然而他於運用臣下的權術其實非常在行。
斯波義敏一方之所以不遵守幕府命令,是因為在此番戰事中,將軍足利義政支持甲斐一方。越前守護代甲斐常治是越前守護斯波義敏的家臣,家臣與主君兵戎相見,無論理由如何,都是謀反。但即便如此,足利義政也支持甲斐。
這是因為甲斐氏所處的位置特殊。甲斐氏雖是斯波氏的家臣,卻時常不經斯波氏,而直接從將軍那裡接受命令。因此,甲斐氏得到的是近乎將軍直臣的待遇。室町幕府創立之初,斯波氏在足利一門中,門第和實力僅次於將軍家,因而歷代將軍都重用甲斐氏,以此監視、牽制斯波氏。
足利義政當然也不例外。足利義政的目標是重拾將軍權力,遂不遺餘力地削減大守護的實力。對畠山氏,他煽動家督之爭;對山名氏,他使其宿敵赤松氏重生;對斯波氏,他則支援甲斐氏。
......不過看這個例子,看來義政是個有心無力的人XD
。
「林間」
古市的「林間」
......經覺命令僕人們協助古市胤榮同族、家臣一同燒水。浴場準備了茶湯,茶有上等宇治茶與下等的椎茶兩種——或許是為了鬥茶(品茶),還有白瓜二桶、山桃一盆。此外蓮葉上盛有素麵與食鹽。這裡的素麵與其說是麵,可能更接近於燙蕎麥糕。另外有裝了酒的一斗樽五個。
這樣看來,「林間」不只是飲茶,還包括飯食和飲酒。入浴之後,舉行了宴會。七月十日的「林間」中,所有的參加者都喝得酩酊大醉。
此外,浴室還裝飾有插花、屏風、掛畫、香爐等。古市鄉的農民們也前來看熱鬧。八月三日「林間」時,不是在浴池,而是在水槽之上漂浮著錦緞製成的富士山,讓人聯想到現在澡堂裡畫的富士山。八月六日「林間」時,經覺記錄道:「水池上做蓬萊山,龜之頭朝西,龜口有酒吐出,甚為精巧,龜之四足為水池四方角。」中國古代的神話中,有背負蓬萊仙山的大龜(靈龜),因而,應該是水池本身被造成大龜的形狀。龜口中吐出的不是熱水而是酒,這完全就是個酒池肉林的世界。
現在的祭典活動中,人偶等道具與神轎都是絕不可少的,中世稱其為「風流」或「造物」。模仿富士山或靈龜鑄造的工藝品是風流的一種形式。由於這種「風流」在使用一次後就會毀壞,無法再利用,工錢與費用不容小觑。
P.147
。
畠山義就的魅力,其軍事才能自不待言,儘管他是守護家的公子,卻不靠權威,堅持實力至上。即便是為公家、僧侶所懼怕的「不守規矩者」山名宗全,在操縱幕府政治以獲得財富權力方面仍比較保守。事實上,山名宗全自己不做管領,而是讓女婿斯波義廉做管領,他這樣的戰略仍然遵循了幕府管領必出斯波、細川、畠山三家的規矩。此外,足利義視加入前,西軍是以八位大名聯合簽署的形式發佈命令,其中大內政弘雖然軍事才能卓著,但因為門第不夠,仍被排除在署名者之外。這也可以看出西軍主帥山名宗全的保守性。
與他相比,畠山義就原本就沒有遵循幕府命令的想法。大亂開始前,他就曾與幕府大軍為敵,在河內孤軍奮戰。雖然他被山名宗全利誘上京,捲入幕府内的權力鬥爭,但他本質上仍是不依靠幕府權威,採取自力更生、獨立擴張領土的態勢。厭惡中央統治的地方武士紛紛投入畠山義就麾下,正是這個原因。
P. 196
不單是畠山義就,書中還有不少地方點評經覺和尋尊的性格。不過印象最深刻的,還真是義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