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最近的《三體》很紅。
看了不到半個小時,個人不太喜歡SF,文革畫面也原來就那幾分鐘,非從前在書中看到形容的那樣,於是就不太感興趣。
本來就沒有看劇的耐性。就此放下。
看了Netflix版《三体》的前两集,目前观感不错,尤其是把原著作者溢于纸面的厌女、社达、民族主义情绪基本上通过改编去掉了,同时对其科幻设定内核有良好的视觉呈现。至于文革的部分,一方面感慨相关画面如今在墙内越来越难看到,另一方面又遗憾于再次不经意地强化了“文革根源在于群氓愚昧”的叙事……
— Yao Lin 林垚 (@dikaioslin) March 22, 2024
喜歡這個觀察:
......再次不经意地强化了“文革根源在于群氓愚昧”的叙事......淡化党国体制这一结构本身在文革上独一无二的作用。......
所以文革就是既有群氓愚昧,並有黨國體制這種把愚昧的惡之華綻放到極限的效果。
,
想起了《讀愛》這電影,也想起了「平庸之惡」the banality of evil 。「平庸之惡」中的「平庸」,似乎非是字面上的平庸之意,當中也有對於此概念應如何翻譯的討論,總之都是針對阿道夫·艾希曼這類「喪失思考能力、沒有殘暴動機的極端之惡」。
在鄂蘭眼中,艾希曼明明是大屠殺的策劃人,但卻是一個沉悶、普通、平庸得可怕的官僚,他平凡到令人感受不到一點變態和殘酷的氣息。而根據其證詞,他對猶太人沒有一絲恨意,只是在整個納粹官僚體制中奮發向上。最終那種不帶個人思想的官僚心態,令他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從現實脈絡中抽離,在沒有惡念的情況下,做出歷史上最邪惡的事。
雖然似乎現在有翻案,說明當時漢娜鄂蘭口中的平庸其實不平庸(演技很好的意思),但無論如何,這類依附於權威的姿態,總是為很多平凡的人們,多了個正義凜然地行惡的令牌。
正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