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動態也有講足球,很好。
在最後一輪的比賽,巴西只要賽和烏拉圭,便可首度捧盃。然而,烏拉圭在比賽只餘11分鐘時再入一球,以2比1反勝巴西,繼1930年首屆世界盃後,再度奪魁。全場巴西球迷鴉雀無聲,場內沉默得十分詭異。
「1950年7月16日,巴西人早已做好了奪冠的準備」,原來不單是因為巴西自己主場,而且當年世界盃是世界盃史上唯一一次的小組單循環制,
四個小組的第一名巴西、西班牙、瑞典和烏拉圭相互比賽三場。最終積分排首位的球隊將獲得世界盃冠軍。巴西隊分別以7–1和6–1的比數大勝瑞典和西班牙。在關鍵性的一場比賽中,巴西與烏拉圭較量。當時烏拉圭在積分上落後巴西隊一分。
就算打和都可以贏到的獎盃,結果卻有如此下場,這種巨大的失望在所難免。
,
上述提到的重溫經典入球影片,該部份其實亦有重溫一些經典球賽時刻的收音機直播旁述--還沒有電視直播的時候,應是很久遠的賽事吧?也有旁述員憶述巴西第一次捧盃,要幾天後才可以在電影院看回比利如何入球的。現在應沒有收音機旁述吧?看球也不會入戲院吧?甚至連電視也不用,可能是用手機或電腦看了。
嗯,第一次廣播的足球是1927年在英格蘭,而第一次足球轉播卻沒晚太多,就在1936年:
最早参与到足球赛事录制的俱乐部是阿森纳(又是阿仙奴!),该队1936年8月与埃弗顿的比赛被录下来,参加了伦敦无线电博览会。1937年9月,他们又在自己的节目中出镜,节目就叫阿森纳的足球。
有link有真相:1937: The first football game to be seen on television is a specially-arranged match between Arsenal's first and second team.
不過似乎是比賽一年後才在電視上播出,考慮到當時球會最關心的門票收入,可以理解這種安排。而且,當時的科技遠比想像中先進XD,還以為要到60年代才被山廣泛應用的電視,雖然做不到直播賽事的程度(足總盃已經可以直播),隔個幾天來重溫還是可以的。1936年柏林奧運會就已有直播。
。
題外話1:世界盃東道主可以有什麼得益?除了有型的金錢利益,政府可以趁機推行一些不甚歡迎的政策便是另一得益,德國國會剛通過了大幅加銷售稅的預算案,而沉醉在捧盃夢的德國人當然無暇遊行示威!
題外話2: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不好足球就是眾人皆知,但在全國熱愛足球的情況下,為拉近跟選民的距離,她也被迫要在各大小節目中大談足球-雖然選民依然不認為她認識足球。她更在上班時間觀看了德國最後一場分組賽,香港《信報》旅德評論員關愚謙近日一篇文章中便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形容德國國民集體在當天自我放假半天!另外,有德國報紙曾報道,默克爾私下要求48場賽事都要有最少一名內閣成員出席觀賽-可見從政絕不是議政這麼簡單。
「可以趁機推行一些不甚歡迎的政策」XDD
而默克爾不喜歡足球也要去理解足球,她作為一個如此有權力的政治人物,卻是「下有好者,上必甚焉」,這份有意要捉緊選民的意趣、不致自己過於遠離大眾,作為掌權者卻時刻保持著警剔之中,能當16年總理確實有能耐,級數遠非那些修改憲法、讓自己永續連任的人可比擬。
另,
默克爾是出名在拉票造勢大會時,全場人會睡着的
XDD
。
法國衛生部長巴舒洛(Roselyne Bachelot)在21日晚親自到法國足球隊在南非所住的酒店,......處理這次「災難」(巴舒洛的說法)?因為巴舒洛的職銜全稱是「衛生及體育部長」,但她下設一個「體育事務國務秘書」,在法國目前的制度下,部長職銜上的職務就算十分長,但當中「較次要/較政治不敏感」的事務其實已全部下放給國務秘書,部長自己不可能什麼事都要處理。巴舒洛自己都應該沒想過竟然要親自處理體育事務!
她還叮囑球員,足球不是用腳來踢,而是要用「心」去踢,要用「靈魂」去踢(jouer avec le coeur, avec l'ame)--網主沒有看過法國最後一場表現,不知他們對南非時有沒有用「心」及「靈魂」去踢。
。
意大利球會AC米蘭從英國球會曼城簽了意大利球星巴洛迪利(Mario Balotelli),據報出價2200萬歐元(2.3億港元/8.8億新台幣/1.85億人民幣),意大利有傳媒立即把此事扯到2月大選上,認為這是AC米蘭班主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爭取選票的伎倆,並估計此舉可為他的政黨自由人民黨(PDL)得票率提高1個百分點,多拿40萬票......
...... 2009年忍痛把巴西的卡卡(Kaka)賣給西班牙的皇家馬德里,連貝盧斯科尼自己都承認,這宗交易令其政黨在該年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流失了2%選票。
確實是難以理解,AC米蘭簽入/賣出球星可以影響選情這種設定......
。
List of owners of English football clubs
雖然是英超,但真正由英格蘭人自己擁有的球會,原來只有熱刺、愛華頓(半個英國人都算啦)、白禮頓、賓福特和盧頓。而盧頓更是自發地由一個「盧頓支持者信托」所擁有,感動度max。
美國人的存在感意外地高,除了大家最熟知的曼聯外,車路士、阿仙奴、富咸、般尼、般尼茅夫、水晶宮、利物浦都是美國人為大老闆。
又,之前很好奇:利物浦是因為在利物浦、紐卡素是因為在紐卡素、曼城是因為在曼城,但為甚麼熱刺是熱刺、狼隊就狼隊?
原來,狼隊來自和夫咸頓Wolverhampton,自然跟狼有關(聽起來很帥,以狼得名甚麼的);但Wolverhampton這地方則是因為一位名叫Wulfrun的貴婦而得名(似乎是這樣),
The West Midlands placename Wolverhampton seems to have come from Anglo-Saxon Wulfrūnehēantūn = "Wulfrūn's high or principal enclosure or farm"
如果是這樣,又似乎沒那麼帥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