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

進擊的巨人。

該怎麼說呢,好看可是又沒自己想像中感動。

說實話沒很愛,最起碼我更愛《地。》。

之前一直都不看,最大原因是覺得畫風實在太礙眼(這點直到漫畫最後還是沒甚麼長進),之後又受到各方紛紛按上「神作」之名(對「神」這個形容詞很討厭),加上就連荼毒室都為它做了一條影片,就不由得令自己心情複雜地敬而遠之,同時又努力地避免被劇透。

即使努力按捺著期待、又終於被勾起興趣去看,結果是「沒得到自己所期待的滿足感」。

劇情到中前段,就是萊納和貝爾托特突然自爆自己是巨人時,劇情突然有飛躍性的發展,但可以理解,當你得知牆外的世界還有人時的那份失落。無法同理艾連的心情,但於自己而言,就是難免有一種「原來牆外還是另一道圍牆」,而當這個「牆外有牆」的思維一旦生成了,就會永遠都懷疑外面「還是有牆」,那份自由的追求似乎就已被毀滅了。

漫畫中各種哲學設計先不去深思(不熟習西方哲學,還不如直接看片),從「為了絕對的自由」,到「成為自由的奴隸」(荼毒室就有很多的討論了),以及到最後「真正的自由」;還有「看到了所需要的犧牲,所以我還是決定把他們犧牲掉」,這份覺悟之烈確實是看到了結果,但說實話個人並沒有很感受到(或是覺得沒有說服力),而且還不由得聯想到衛宮切嗣「為了救500人,可以犧牲499人」的事。

這份決意,相當令人動容:無論是團長、兵長還是漢吉。

可惜的是,故事到最後有種「我們會做得到」的公式感,說實話不太喜歡不喜歡的「主角把所有委屈都放在自己心中」的設定,也不喜歡「艾連為了還是把主角眾人塑造成英雄」這結局,米卡莎就算了(「她要用殺死艾連,去完成自己對艾連的愛」,所以她是自由的),其餘人等你得到了自由,那就別把苦楚都被艾連背上、你們給我負上自由的痛苦然後一直活下去啊。

《進擊的巨人》很優秀,只是個人更偏愛《地。》一眾為了目標而努力的人們。

他們說不上是夢想或是終極追求探討,有些可能只是單純對知識的,或是、中間所犧牲的不單是性命,他們不是英雄,也不會名留青史(你們都不會在史上留名 君らは歴史の登場人物じゃない),卻有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決心;就連那個接受自己理論有誤、甘心催毀自己幾十年來的研究。

對真理與正確(實在勝於人力)的服從更令打動我。

有時還真得認同,世界實在很完美,科學和知識只是我們人類對世界的發崛,而不是發明。

啊,對了,《巨人》之中,團長在即將有機會看到地下室的真相(他畢生所追求的事物)面前,為了他一直以來犧牲過的同伴、獻出過的心贓,他決定安心放棄夢想,這幕又很打動我了。

這屬於個人興趣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