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の教科書記述一変で、徳川綱吉が暴君から名君に 「生類憐みの令は慈愛の政治」
歷史人物評價會隨著研究進展與時代精神而有所變化並不意外,不過教科書上面的評價改變則代表著官方正統立場與史觀改變。
對照 1988 年和今年版本的日本史教科書,其中象徵日本模仿中國典章制度的聖德太子和小野妹子評價大幅下降,甚至被質疑根本沒有聖德太子這個人物,是後代「再建構」的虛擬人物。
而評價被上升的則有關原戰的西軍統率石田三成,從「妨礙德川,阻撓日本和平而舉兵的逆賊」變成了為豐臣政權存續而決定挺身而出的「大義」。這不會受到「時代劇」和《戰國BASARA》的影響吧?XD
而評價修正最大的是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從「專橫的暴君」變成了「慈愛的明君」,關鍵的差距其頒佈的「生類憐みの令」。這個法律禁止庶民任意捕殺野狗、鳥獸等動物,過去看起來是惡政,今日被認為是愛護動物、超越時代限制的「進步法律」;故該章課本的標題定為:「綱吉政権による慈愛の政治」,評價完全顛倒。以上是在fb上看到的一段文字。
很多人都知道看多點歷史可以「借古鑑今」, 所以歷史書的內容有所更改時,可以看出當政者的心態和時代的氣候等等。例如我們一直都覺得兩宋積貧積弱,是因為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如此記載。而錢穆先生把兩宋如此描述,卻是為了把宋比擬作他當時的時代背景(抗日時期),並希望國人能自強之類的。而宋代的人把武則天如此批判,自然是為了令輕女的思想得以繼續傳播。
聖德太子和小野妹子評價大幅下降,就可以知道日本是想擺脫中國對自己的影響。
德川綱吉的評價改變,很明顯是因為現代動物的權益越來越高,所以對保護動物者的評價也就有所提升,並鼓勵著這種風氣。
德川綱吉評價的變化可以有如此兩極變化,這點很有趣。
我自己就覺得,中文wiki對他的評價很不錯(可能日文版都是這樣,但我不知道),說他「飽讀詩書卻不知民間疾苦,往往忽略了現實上的考量,做出百害且不智的決定」、「以為象牙塔中所學的知識理論,皆可應用在全世界,一心偏執又視野狹隘、為人溫柔但立策粗糙,不懂得如何去服務人民,造成眾人極大的痛苦」。這種人,暴君也不是,明仁君就更不是(其實根本就不是君),如果就秦始皇帝的評價如此兩極是因為他貢獻和傷害都很大的話,德川綱吉就是因為良又做不成,故意作惡又不是,兩頭不到岸。要說的話,我就會覺得有點像崇禎,有心想做好事,可是又偏執己見,更要命的是己見不是好意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