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5日星期六

劉備。

對錯之事,本就難分。「傷天害理」的未必就是十惡不赦之徒,「正義之士」不見得都會濟世為懷。

我想,劉備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郭嘉:「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這個人不會永遠都願意在你之下,他在圖謀著甚麼事也沒有人猜到,還是早點解決他比較好,不然就會有不絕的麻煩。

我想很多人都應該會覺得劉備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的人,但我相信這只是他的表面形象,看人很準的郭嘉,還有周瑜魯肅等都覺得劉備本人是一位「梟雄」。

亦因為如此,曹操會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根本就是袁紹分手後傷心過度惺惺相惜情不自禁找個慰藉,在上位的曹操尚且還有愛才之心,劉備當時卻「正與董承等人合謀,企圖發動政變,除去曹操。」單憑這一點,我就覺得劉備絕對稱不上是個「弘毅寬厚」之人,而時人對他的評價,大多都是說他有「雄才」,膽力過人謂之雄,劉備不過是個「輕俠」之流吧?

如此一來,我就更加覺得劉備仁德甚麼的,只是做出來給人家看,例如他說「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一句,就知道他真的很在意自己的名聲(雖然當時每個人都十分注重),這點就和曹操有很大分別。所謂「高祖之風」云云,是在說劉備劉邦那種可以為跑路扔自己兒女妻子下車的行徑吧?

真正的仁德應該就好像劉虞那樣,而忠義就應該以臧洪為指標(雖然我不喜歡他)

所以,方詩鉻先生對劉備一生總結得十分好:

我相信曹操真的是想匡復漢室,又或者說,是為了建立一個和平的天下;孫權等江東豪族們,想的是維護自己的地方利益,例如魯肅提出的二分天下之計。

所以到頭來,劉備他一生在追求的是甚麼?

作為一個不是特別突出的人物,他的目標大抵也不會特別遠大崇高,無非是圖個建功立業割據一方而已。他的所謂「匡復漢室」,就只是個藉口,至少我覺得比曹操更只是藉口,若不是有諸葛亮的獻策,他大抵連一個州牧都做不了(事實確實如此),所以我十分應同「蜀漢」的建立本來就只有諸葛亮的功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