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日星期一

知乎。

曾經嘛,我滿愛去知乎長見識的。

有時不得不承認,單就網民而言,因為中國大陸的基數非常大,所以會出現好些非常厲害的人物。例如這篇有關如何洗黑錢的文章,我覺得所有銀行界的人都很值得看看。最令我讚嘆的,是這篇關於電影色戒的分析,相比之下我那篇簡直只是拙劣到不行的亂來一篇。

好了,我不是來頌讚知乎的。


在知乎發問的問題包羅萬有,不過還是離開不出現在很多網絡資料庫的現象,例如維基百科這種的,那就是,在那些網絡使用者較常接觸到的話題,資料就會變得非常豐富;一旦到了一些網絡使用者不常接觸的專業話題,關注數、回答數就會變得非常少。

不是說完全沒有,在知乎的情況比維基上好很多,因為每個領域姑且還有一些較熟識的回答者。

我覺得知乎現在出現的問題,重點不在於正確的回答很少,知識這回事,本來就重質多於重量。問題在於,自從知乎開放網民自由注冊後,知乎的問題和回答水平差了不少。當然,我自己也是屬於這群低質新人之一,因為在開放之前我根本不會知道知乎是甚麼。不過,好歹我在大部份情況下都只是看。

講那麼久還未講到重點。重點是有太多關於政治方面的問答,被最多人認同的,往往不過是最多人喜歡聽這種話,絕非代表正確答案。

例如對於臺灣,很多人,包括很多聲稱自己來自臺灣但在中國生活了好幾年的人,很多都會強調,臺灣的生活其實沒從前中國想像中那麼美好,甚麼寶島,甚麼經濟,你看看現在咱們不都追回來了嗎?而且那甚麼爛民主,一點屁用都沒有,只會帶來一堆問題,臺灣省長都愛貪污等等等等如此諸種意見。

如果說對很多中國人來說,臺灣還有一點戰略作用和未完全收服的心理情意結,因而言談間還有一絲客氣的話,那麼「香港」這個東西對很多中國網民來說,就已經成為了一個笑話,從一個過往嚮往的目標,成為了可以盡情踐踏的對象。

扯遠了點。其實還有一套甚麼《施琅大將軍》和鄭成功想講一下的,不過那真的講太遠了。

而且我們發現這種情況:通常我們都是看有一些自己有興趣的問題才點進去看;而在點進去看之前,除非是完全陌生或真是想長見識的心態,否則我想很多人在看到問題而感到有興趣時,心目早就有一個既定的答案,分別只在於有沒有人能在這同樣方向的基礎上,有更高明的見解,講解得令反對者更心服口服。

這是否代表了,在向大眾開放自由選擇的權利後,最後得出的結果都不會是最正確的答案,而只會是最受歡迎的答案?

例如有一個問題是「台湾有多少人相信美国会保护台湾?」最多人讚同的答案是「美國只不過是可以出兵,其實他們也可以可出兵;而美國出兵與否,視乎力量的差距而定。從前的美國一定會出,因為從前的中國很弱」etc(三句離不開強調現在的中國很強)

但這又是真正答案嗎?明顯不是,而我非常相信這同樣的問題在PTT上出現,會出現另一種情況。

(臺灣對於美國而言自然是一個籌碼,但不是一個輕易賣出去的籌碼:既然對方那麼看重,當然是用來多玩幾年。另外,美國會否出兵是一回事,中國有沒有能力出兵是另一回事。)

好了,這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對於一個社會而言,甚麼才叫做正確?

如果是科學這種數字就是一切的領域,自然有明顯的對錯之分,而不可能用認同的人數較多就等同正確,伽利略(不神探的那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可是如果是一些社會些有關價值觀的問題呢?

好像,對於沙地阿拉伯的人來說,女生就是要由頭蓋到腳,我想這想大部份人都認同的,不論男女(有如中國古代女人並不視纏足為苦事那樣);可是對於非伊斯蘭國家來說,這種裝扮,以及裝扮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大部分女性都是不可接受的,就算有一些傳統的男性(塵世間還是會有不少沙文豬)認同女生就是要穿保守一點,在今天的社會也是不敢公開講出口的(太狂的就算了)

講到這點也不是我原本想訴說的部份,只是很想講,固然有不少臺灣人他們的世界觀真的非常狹窄,但中國也不過是一堆三十步笑五十步的井底之蛙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