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5日星期日

Those Taipei Girls。

Those Taipei Girls

因為剛剛TOKYO GIRLS講到「臺北女生」,於是還是忍不住找一篇來看。
多數人看台北女生是一個女生,但我總覺得是台北讓台北女生變成了台北女生。
不是不明白她想表達甚麼,單看這句其實不錯。說白點,就是臺北這個地方令不是出生在臺北的都成了臺北的style。但(也有可能是我受到了先入為主的影響)我總是覺得,作者在承認自己是個被臺北化的女生的同時,其實對於這個身份有著驕傲的感覺,覺得只有臺北化才是一種進化。

這不是臺北女生,是天龍女生啦。


我是在一篇讚賞這文章的地方才看到這篇「臺北女生」的,而喜愛的理由竟然是「我喜愛極了這篇文章喃語中對父權社會的一種柔軟叛逆。如此已然足夠。」天啊這簡直就是「我喜愛極了這個男人甚麼都不行可是長有雞雞。如此已然足夠」層次的說話。如果對父權社會有一種柔性叛逆就能讓你如此喜愛,你不如去讀李清照的詩句吧,一定能令你愛到升天,因為她是「在封建父權社會中以感情的詩句表達出自由戀愛的光輝同時又有著失卻的空虛,是在以美好的回憶來應對現實的殘酷和愁悵」

當然這篇文章大概早就被很多人罵過了(我想也是),而且對於我來說,高呼著怎樣才是臺北女生反而是一種沒格調的動作,就好比,只有暴發戶才會很強調自己很有錢。文章裡面沒有明確地定義甚麼是「臺北女生」,又或者很明確地說「咱們臺北的女人就是要這樣」之類的話,可是她就是在字裡行間默認了一些配備:
台北女生通常不真的是台北女生。台北女生往往有一個不是台北的家,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要回去。她會從小小的租屋處,光鮮亮麗地拉著行李去搭捷運,搭到台北車站,在複雜的地下道間穿梭,上高鐵,坐下來,喝一口小七買的咖啡,聽哀鳳裡的音樂。她盡力維持那從都會區「回到」家鄉的形象。
還有一段是說,如果被男生傷害了,就要找一個同樣被傷害的gay然後跟他生孩子再把孩子教成有六塊腹肌的好gay:
或她們抱著失戀的 gay friend 一起哭的時候。「對男人都是混帳我幫你生一個兒子我們一起把他養大變成好gay,有六塊肌好家教會做早餐的好gay」

看完一整篇,感覺就只有那種很愛拿著「女權」作為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工具其實只是公主病的膚淺女生。女甚麼屁權,在她們心目中其實最想的就是要一個很愛很愛她們,又很尊重她們的老公。就好比每天大喊著要獨立自主反對雙親強權,然後餓了還是回家吃媽媽準備好的晚餐的人。

或者這就是很多臺灣女生很嚮往的吧,反正我很討厭這種人,那種令我噁心的程度不下於滿佈Facebook的RIP。

在這點上,不得不承認香港的女生微妙地比這位臺北女生好,在香港,出了社會好一陣子的女生,都不會在乎自己是不是一個剛好有陰道又可以照顧男方家人的工具人。

因為我們連住的地方都難以得到,幹你他媽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