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3日星期日

狀元之死。

這幾天有看到另外一個新聞,提及到最近中國有一篇熱文,說是很多人看了之後感動落淚啊,然後就被官方封殺了。

熱文 /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

其實我看完之後啊,就覺得,

我都不知看過多少篇百合小說有這種情節描寫了好不好。

好吧普通的言情小說都有不少就是了。




我只看標題以為是那個狀元畢業之後因為各種出身原因而被人在社會上虐待,事實上故事大綱是主角借一個狀元之死來說出社會上很多借不公義來賺錢的人們,他們的嘴臉,他們是如何看待社會上的愚民的。

對於此文是真是假並不重要(從文筆來看似是個故事居多),重點是中國官方覺得此風不可長,看點是,以我這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看得出中國官方對於這種很有可能形成風向的言論都嚴重看待,一點都不會疏忽。然後官方對待風向的方法,從「嚴防死守」進化為「主動出擊」......

寒門狀元之死背後:中國言論寒冬中的自媒體窘境
中共當局近年來提倡融媒體路線,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結合,全面加強黨性宣傳,貫徹新的文藝路線。吳強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以咪蒙為代表的自媒體也是按照「講好中國故事」的路線,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服務。 
他說,類似《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的社交媒體文章在敘述方式和講故事的技巧上符合當下民粹主義政治的潮流,強化宿命論,符合集權主義的需要。 
這類文章著重討論階級固化、互聯網創業、成功、奮鬥等話題,切中了中國當下的焦慮情緒。故事中的主人公通常經歷曲折而悲情,觸及到讀者的痛點,引發共鳴。

也就是說,這個現在被中國官方要求下架的文章,本身就很有可能是官方推出的產物。
吳強說,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清醒的知識分子,他們意識到當局對互聯網的控制實際是對大眾民粹心理的操縱。一旦這些網友站出來闢謠,就可能令虛假故事「穿幫」。 
這些網民在不敢批判主流意識形態時,把怒火發洩到某些文章上,表達「對當下主流意識形態的不滿,對互聯網控制和審查的不滿」。 
吳強認為,《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對《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一文的封殺並非主動行為,而是虛假故事穿幫之後的一種掩飾,「避免公眾發現整個意識形態路線的虛偽」。
所以整個封殺就是官方的老羞成怒XD。

另一方面,那些人對「怒火發洩到某些文章上,表達『對當下主流意識形態的不滿,對互聯網控制和審查的不滿』」,我個人覺得啦,也是從側面反映出,眾怒難犯,當我們在這裡批評著民粹主義潮流時,民粹主義就成了今天社會上不能侵犯的一環。

也可以想像得到,為甚麼官方對這種很具風向性的言論如此嚴重的看待,正是因為他們也深深地懼怕著這民粹潮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