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8日星期日

康熙。

史景遷先生的書,雖然說不上是很有權威啊、很嚴謹的歷史書,可是我想比那些甚麼康熙大帝好得多吧。

重點是,那個封面也太好看,這本書設計比中國版的好太多了,臺灣人就是學到了日本人那套,很會抓住我這等偽文青的心。

書本的標題就已經很明白的說出,這是一本「重構一位中國皇帝的內心世思」的書本,這當然不可能是真的康熙帝,於是有人批評說,這只是一本FF文學,連歷史都算不上。不過正正因為康熙帝發明了奏摺,透過這些私人得多的信件,來看出康熙帝本人的性格,我覺得這個命中率還是有的。就當作是,一個跟康熙帝真人有70%相似的故事人物傳記吧。

故事共分六個章節,分別是遊、治、思、壽、阿哥、諭。這六個章節的內容大概,其實看史景遷的自序就可知一二,而之後的正文,我個人猜測,是建基於大量的材料剪裁而成,於是這書的樂趣,自然得在書中仔細找尋。

我個人滿喜歡康熙帝在「壽」篇的表現。他這麼一個注重健康的人,「朕享天下之尊、四海之富,物無不有,事無不經」除了壽命,他人生中就沒甚麼很缺的東西了,所以還是架不住自己「長生不老」的渴望是人之常情啦),而接了好些據說有秘方的人進宮,但康熙帝又沒有像以往的皇帝那樣,有藥丸到手了就吃,而是經過一番考驗:你說你能帶來長生不老之術,那你自己先長生不老一下吧。是說,那個年代,還能如此理智地拒絕這個,對於他來說大概是最有吸引力的玩意,實在是難得的明白人。

還有對於鬼神之說,康熙帝他也視之為一種操作平民的技巧,而遠多於真的覺得是一種「敬鬼神而遠之」的事物,直到後來康熙帝覺得他最愛的兒子明明從小受我精心培育,長大了之後卻行止非常有問題,到了後來更「晝多沉睡。夜半方食。飲酒數十巨觥不醉。每對越神明、則驚懼不能成禮。遇陰雨雷電、則畏沮不知所措。居處失常。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才覺得,啊說不定他真是中了邪才會這樣。

只是我覺得,他的「才覺得」是因為關心則亂,其餘時間還是很正常的。這樣一看,就會發現康熙帝真的很會寵兒子,而這當中有可能是來自他從小缺乏父愛的心理補償。說到父愛,廢太子胤礽很明顯就是個被寵壞的小孩啊,很簡單,就不用拿書中的事情來說了,
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胤礽所用一切遠過於朕,伊猶以為不足,恣取國帑、干預政事、必致敗壞我國家、戕賊我萬民而後已。若以此不孝不仁之人為君、其如祖業何。
康熙帝本人如此節儉,他兒子卻大手大腳的(所以康熙帝日後泉下有知,他的好孫子乾隆帝也是這個樣子,會狠狠地罵......雍正帝吧);東宮中度用支出,以康熙帝對太子的關愛程度﹐又怎會不知道?但康熙帝還是一直無所不允,到發生了更多的事情之後,知道自己的兒子根本就不關心自己,而更關心皇帝這個位,再也騙不了自己了,才哭著把他廢掉。

還有,記得在書中看到康熙告戒他的兒子們說:
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人之善惡係於目者甚顯。胸中正,則眸子瞭焉、明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徬惶不定。

自是引用自孟子的講法。我想,他自己對於觀人很有一套的,不然怎能安然地從8歲就當上這個皇位,一直到長大。於是他也誠心地把自己的心得跟自己的兒子們看。

總而言之,在這本書中的康熙帝,實在是個非一般的人物:年輕時意氣風發,在三藩之亂裡面的自責,好學而不自滿,心地善良仁慈,對人誠懇、真性情這點,就一個皇帝而言,是幾乎不可能存在的特質,因為我們都知道,在權力之上打滾的人,
中國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將結論明確地擺在那裡。中國成功的政治領袖,第一個條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對付政敵的殘忍。第二個條件是『決斷明快』。第三是極強的權力慾。
可以說,康熙帝真是個例外中的例外。作為一個反對極權的人,面對著康熙帝實在說不出甚麼反對的話。要是他在現代身為一個總統﹐大家都只會覺得可惜,這就是康熙帝太過出色的地方。可以又反過來說,中國歷史幾千年來,又有多少個康熙帝?

這樣了解一下康熙帝的一生,也不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