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7日星期三

偏義複詞。

偏義複詞,是指兩個語義相關的語素構成的複合詞,但其詞義會側重在某一語素中的情況,即其整體會由一個語素支配,另一語素只起陪襯作用。而在兩個語素意義相反的情況下,通常又只會由負面意義的語素起支配作用。例如黑白、是非、功過、忘記。若詞組沒有褒貶義,則通常由後字起陪襯作用,例如衣冠。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師表》
這之中,「存亡」就是個偏意複詞,重點在「亡」,而「存」只是個陪襯。又例如:
「夫眾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孫子兵法》
這裡的「勝敗」也是偏意複詞,不過重點在「勝」而非「敗」。

古人早已發現偏義複詞的存在,但少對此作出探究。而偏義複詞會出現,顧炎武就認為:「古人之辭,寬緩不迫。」,即指古人有「連言足句」的習慣,為了語音和諧,或是結構形式上的美觀,而加多字數。

我們要注意偏義複詞,避免字面上的錯解,而辨認其真正的詞義。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