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

黃金時代。

說來慚愧,我之所以會留意到這電影,卻不是因為蕭紅本身,而是因為這poster實在好看。

然後又想到的是,這蕭紅的電影,沒有中國資方大力支持,說實話是真的不可能拍得成,更不會有這種效果。大概我們的夢就是如此無可奈何:你看見蕭紅的現實了嗎?

窗上洒满着白月的当儿,我愿意关了灯,坐下来沉默一些时候,就在这沉默中,忽然像有警钟似的来到我的心上:“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此刻。”于是我摸着桌布,回身摸着藤椅的边沿,而后把手举到面前,模模糊糊的,但却认定这是自己的手,而后再看到那单细的窗棂上去。是的,自己就在日本。自由和舒适,平静和安闲,经济一点也不压迫,这真是黄金时代,但又多么寂寞的黄金时代呀!别人的黄金时代是舒展着翅膀过的,而我的黄金时代,是在笼子过的。从此我又想到了别的,什么事来到我这里就不对了,也不是时候了。对于自己的平安,显然是有些不惯,所以又爱这平安,又怕这平安。

電影之中刻意避開了當時中國的政治狀況,也很刻意地避開了蕭紅當時在文壇中的地位,而把重點放在蕭紅這一生之中的痛苦。比如說她只想好好寫東西的痛苦,比如說在她自覺自己最為「黃金時代」的那一刻,卻收到魯迅逝世這消息的痛苦。比如說她一生孤獨,所有朋友都是蕭軍黨的痛苦。當時人人都只想打游撃,卻只有她想安穩點寫東西的痛苦。

這個世界的人都不能理解她,曾經愛過的人也不再愛她,死前陪著她的卻不是她丈夫的種種痛苦。


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怎麼說呢,電影好像為了加強蕭紅把悲傷留給自己的形象,也是有意去淡化她那種要與世界反抗到底的不羈性子,所以沒在電影中放出這段話來。看到她少時多次離家出走,也是稍能感受到她對於這個世界烈火般的不滿和不甘,還有充滿個性的兩次懷孕結婚和婚後出走。這麼有個性的一個女人,就算是今天都不常見(奉子成婚的人很多,但奉別人的子而成婚......),而她卻是在90年前,在那個充滿苦難的黃金時代。

那個就是她的黃金時代。

雖然不知道為甚麼,最近突然多了不少蕭紅的相關研究,不過我覺得蕭紅還是值得更多人去認識她的。

電影之外,我只是又一次的想到,今天越來越多中國人覺得香港只是區區一個走運的漁港,沒有中國沒有英國,就甚麼都不是,我只會覺得這些人就連歷史都學不全了,實是可惜。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