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那些連登兒們多看看有益身心的資訊,比如說這個。
重點:就算Biden上場,即使,我們不能否認Biden上場定必會減少很多對中壓力(看日本和韓國立刻跟中國打交道就可見一二),但大國策上來看,Biden基本上在這幾年並不能大方向地改變些甚麼政策方向。
雖然如此,但歐洲對拜登期望也不大。首先,拜登就算做到總統,也只是慘勝,而且民主黨未必控制到參議院(仍有席位到待1月的第二輪投票才分到勝負,民主黨仍有機會取得50個參議院席位),拜登的外交(及其他各方面)政策仍會受共和黨制肘。
更根本的是,川普政府的一些外交政策,是美國現時的基本國策,無論誰上台、甚至是哪一些外交專家得勢,都改變不了。
有時我只是很好奇,或是很驚訝:大家想當初為甚麼覺得民主制度好?不就是為了避免一言堂嗎?或許民主制的設計會讓整個政府系統互相拉扯,導致政策施行效率甚低,但這不就是民主制的目的之一嗎?說好聽點是制衡,就穿了就是互扯後腿。所以有時候那些人夢靠著Trump一人就扯下整個中國,實在是太天真了:Trump的個人意願再強,還是得過參議院那關啊?不然要他們來幹嘛?你以為參議院就像香港那個立法會一樣廢嗎?
還有就是,當初共和黨之所以會推Trump出來,在背後自然就有一群達成共識的團隊在內,而Trump不過是剛好用特別點的表達方式,然後坐上那個位置而已。就好比,現任的教宗方濟各,不是他當選了教宗之後,天主教才表明對同性戀持開放的態度;而是天主教為了表明對同性戀的態度,才選了方濟各作為教宗。
其實內文還有好多解釋,說明了美國的國策一路下來的變化,不過是順應脈絡,而不是Trump, the Trump那樣獨一無二(當然他還是有不少他的厲行之處),只是美國再也不對中國強硬確實是可惜的,但與此同時,對於歐洲來說他們更願意跟Biden對話,也就說明這一刻(也就是還沒發生任何事情時)的歐洲,自然是喜歡剛選出Biden的美國,遠多於中國的。
另,據同一個blog所說,Biden所選出的國務卿Antony Blinken是知歐派人選,似乎是民主黨中對華強硬的人鷹派人物,也就說明這次民主黨(最起碼目前來看)還是走對華強硬路線。我想,就算Biden會對中國放軟態度,整個情況卻不見得就是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