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星期一

奧本海默。

一套太多人看的電影,就自然會有很多優秀的人評論,也就無太多可以插嘴的空間。

看到不少熱愛物理學的人非常興奮,又是尋寶又是科普「每個在電影中出現的物理學家都是明星」等等,一整個不亦樂乎。而我,呃,必須承認除了愛因斯坦和海森堡,真的其他人都不認識了.......

對啊就連奧本海默本人都不認識。

簡單來說,電影就是以奧本海默特有的複雜性格,說出一個美國的普羅米修斯(遭遇上是如此)的故事。不過整個劇本結構上還是很有心思,或是以奧本海默比喻原子彈,或是以原子彈比喻奧本海默,電影中的奧本海默,與原子彈相映成趣。


第一環,武器與才華本身的善惡問題。

奧本海默的才華就有如原子彈的威力,當你在日本大地上引發了第一次核分裂反應,之後的核連鎖反應就再也無法控制。奧本海默可以因為一念之差,就選擇在蘋果上注入毒物,又突然覺得良心不安而搶走蘋果;美國不轟炸京都,不過是因為某個長官說起自己曾經與妻子在京都度蜜月。

人性的风景,时代的隐喻

以一件“小事”为例,奥本海默在年轻时曾经给自己的导师下毒——电影中用一个青苹果的特写点明了他性格中隐藏的邪恶一面,但很快,他又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是邪恶的,忙不迭地去挽救、悔恨,用尽全力阻止悲剧的发生。

, 

第二環,奧本海默本人的個性,

奥本海默对待原子弹及其可能造成的毁灭性结果,始终有两种期待。一种是他渴望试验成功,渴望摁下摁钮的时刻原子弹爆炸,渴望世人看到他们的成功;另一种期待是他希望事情就到他想到的这个地方停止,后面不应该造成悲剧,他应尽到道义的责任避免世界进入这样的危险。

奥本海默的妻子基蒂看透了他的个性,在他的婚外恋情人自杀后,奥本海默深陷自责,妻子却愤怒地提醒他:“你不能作孽之后还要让人们同情你!”——情人简的自杀,与奥本海默既深情依赖又无情逃离的矛盾个性相关,在《奥本海默传》中,作者就冷酷地指出,简是奥本海默性格的第一个受害者。......

電影中的奧本海默性格上比較難複雜,但首先絕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道德實踐者,而且性格上比較自私——享受性愛的歡愉,卻會想逃避歡愉的後果:兒子生了下來,卻無餘力養育,只能暫時寄放在朋友家中(某個片段)

以及並沒有那麼大愛——他於物理上、於武器上的努力,是出於物理學於世界上的應用和實踐嗎?還是更多是出於自我滿足、勝過別人的好勝心理?兩者都有,但我覺得後者偏多。所以他明知道原子彈被製成後會有甚麼後果(他在曼哈頓計劃的很初期就有這樣的預感),但還是繼續下去,並自我說服「有些事情已經停不下來了」(大意如此)

你看後來的奧本海默,根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口才和知識,去全力阻止美國的氫彈研發。

......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的政客施特劳斯,在最后时刻揭露了奥本海默的“虚伪”。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奥本海默的虚伪和天真是并存的。他既希望科学能够不计后果地达到巅峰,又期望不计后果的责任最终并不落在他头上,结果对世人而言,他成为了荣耀的“原子弹之父”,“沾满血的双手”却由政治家们去承担,他从另一方面保持住了自己“纯洁”的形象。

這幾段就把電影中奧本海默的性格精要地囊括起來:「既希望科学能够不计后果地达到巅峰,又期望不计后果的责任最终并不落在他头上」。

而奧本海默後來遭受美國各界言論的撻伐,他太太再次點出了奧本海默的內心想法「你不過是想借用這些事來懲罰自己」,也是斯特勞斯所說的「奧本海默想成為一個烈士,是我滿足了他的願望」。

而這個願望,把他身邊的人都拉下水,他也毫不在意吧。

不過斯特勞斯的被害妄想也相當有趣:人家愛因斯坦不再理你,並不是因為奧本海默對他說了甚麼——人家關注的是世界的未來,而不是學校怎麼樣、住的地方夠不夠好。

YK說覺得斯特勞斯就好像《天龍八部》裡面的馬夫人,非常同意XD。

第三環,戰爭倫理問題。

作為一個物理學家,與他本人研發戰爭器的道德問題。

馮睎乾也有講奧本海默,卻提出了沒甚麼人注意到、很有趣的一點:電影沒告訴你的奧本海默

《薄伽梵歌》是王子阿周那(Arjuna,俱盧之戰的主將)與黑天(Krishna,印度教的神,是毗濕奴的化身)在古印度戰場上的對話(所以印度有些原教旨信徒認為,諾蘭在床戲插入神的說話,是褻瀆)。阿周那身為士兵,猶豫不決,不想參與戰爭,黑天(即奧本海默所說的毘濕奴)於是勸導阿周那,要「履行義務(do his duty)」——士兵的義務即打仗。至於奧本海默背誦的金句,原文是這樣的:

kālo ’smi loka-kṣaya-kṛt pravṛddho

直譯:「我是時間,世界的偉大毀滅者。」

下一句是:

lokān samāhartum iha pravṛttaḥ

「我來這裏是要毀滅所有人。」

留意兩點:第一,原文不是說「我是死神」,而是「我是時間  (kālo ’smi)」;第二,這句話是至尊神黑天所說的,旨在說服阿周那作戰,為什麼要這樣講呢?按《薄伽梵歌》的脈絡理解,黑天的意思是:時間毀滅一切,你就算不參戰,對方也會死,這是至上神的意旨,你無論如何也阻止不了;既然那些人橫豎要死,你只管履行士兵職責,做戰鬥機器就是了。 

看懂嗎?奧本海默引那句《薄伽梵歌》,並非表示他以「死神」自居,而是恰恰相反,用來卸責:唯有神才能決定人的生死,凡人則受命運約束,無法控制事情的結果,只能履行自己的義務。言下之意,奧本海默認為自己和參與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均無需為原子彈引發的災難負責。

我這個解讀,不單符合《薄伽梵歌》原意,也跟奧本海默的言論一致——他曾告誡科學家,若想干預別人怎樣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注定是徒勞無功的,所以科學家不該嘗試為「他的工作成果(the fruits of his work)」負責,他只該做好自己的工作。

電影本身並沒有如此詳細的注解。我猜導演有留意到,卻偷偷地不完全引用原意,借用杜魯門說「你只是個研發原子彈的人,我才是決定投放原子彈的人」,來強調「當時的奧本海默只是履行義務」,讓角色沒那麼令人難以接受(如果奧本海默本人真的如此卸膊(我覺得有),這不會是諾蘭想要的奧本海默,更不是觀眾們會喜歡看到的奧本海默吧)

說回電影,一開始奧本海默是與納粹德國進行的軍備競賽,到後來原子彈都未研製完成,納粹德國卻已經投降了。然而事情永遠不會結束,「原子彈還是可以投放在未投降的日本」。最後連日本都投降了,「如果我們不繼續研發武器,我們的敵人蘇聯,他們也會繼續研發啊」。

怎樣去停止武器製作的連鎖反應,這個問題幾乎沒有解,君不見今天到處都是核武嗎?單憑各種各樣的制約、條款,就能好好控制其傷害嗎?有如奧本海默太太所說,奧本海默他連最基本的婚誓都履行不了,又如何指望不同國家之間永遠能遵守約定?

一如上面提及片尾奧本海默與愛因斯坦討論的問題,其實當時的納粹德國比美國更早開展核武器的研發,不過奧本海默更快、而且成功了,於是這份罪責就落了在奧本海默身上;而啟發這一切(量子物理學)、去信羅斯福的愛因斯坦,又有沒有責任呢?

這個層面上的討論,又切入到《薄伽梵歌》本身的原意:

既然無論如何,原子彈都注定會出現,那麼就由我僭越死神的職務,並承受僭越的後果。

諾蘭有在電影中用了他非常擅長的交錯式敘事,好看是好看的,精采也相當精采,那3個小時的片長會有阿凡達2的感受,不覺得特別冗長(因為導演想說的東西太多,加上那個物理明星隊,無論如何都要給他們現一下的畫面);但好看到炸裂嗎?又不至於,而且視乎那些熟習奧斯卡口味的影評人的意見,甚麼「衝擊奧斯卡又一希望」就成了笑話。

畢明還有一句非常mean: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Nolan?情況就像有些Chef,總之用和牛、魚子醬、海膽、松露,加金箔去overwhelm觀眾,大家就覺得好勁㗎喇。

諾蘭不可能對烏俄戰爭沒有感受,並將之放在電影之中,讓大家反思戰爭,以及別忘記戰爭。

題外:本人雖然相當左膠,也不喜歡現在電影很愛放入不同族裔演員這種做法。雖然看到整套電影中只有非常少的黑人演員,算是相當忍手(大概不放的話會被罵到體無完膚),但留意返,擋校門事件發生在1965年,在此之前有多少黑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心裡有數。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