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星期五

股票回購。


這個還滿值得一看的。



撇開會計,不提財務工程,其實股票回購在本質上其實還蠻單純且合理。 
當公司有獲利時,如何利用這些盈餘來提升未來的獲利,正常狀況下可繼續投資本業,例如麥當勞不斷開新店(有機成長),另外可以透過併購(非有機成長)來增加營收和獲利。另外還有一種基改成長(我自己的比喻,並無負面之意),拿錢回購自家股票,就算獲利沒增加,每股盈餘(EPS)照樣增加。
 舉另一家比麥當勞更不受華爾街分析師喜愛的公司IBM為例(註1),營收從2005年的911億成長1.87%至2014年的928億,10年的成長率如此難堪,被討厭也不是沒有原因,但在一片唱衰聲中,IBM除了營收之外的許多財務指標不斷挺進,看他的淨利從85.2億大幅成長84.9%至157.5億,能夠將公司產品組合作調整使淨利增加,這是管理團隊的功勞。同時期流通股數從15.74億股下降37.1%至9.9億股,造就了EPS從5.22元跳躍成長198.7%至15.59元,這就是股票回購的威力。這樣的EPS成長讓IBM有能力支撐股利成長444.9%。 
 只是因為買回自己的公司,股利就成長了那麼多,真的不能不說,世界最厲害的魔法師就是商人......

當然,文章也有很清楚的說明一點:「但跟任何併購一樣,如果買進的是爛公司,結果就是爛,如果自身是爛公司,回購無疑就是加速滅亡的最佳方程式。

我自己是有點覺得世界即將進入經濟的大衰退啦,之前一度覺得美國的經濟轉差,然後政府也有在很努力的量化寬鬆,把這種劣勢稍為的爭取到一點時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似乎還沒有發生甚麼大問題,而且美國的公司似乎還能創造盈利,不然他們這種回購自己公司股份的做法就不成立了。
就跟營收成長與費用減少這一類的工具一樣,凡事都有極限,營收不可能一直成長,費用也不可能一直削減,所以股票回購也有其極限,但股票回購的極限還頗令人期待。 
如果你有一股IBM,理論上股票回購的極限就是回購到只剩你這一股,如果活的夠久,你就可以等到IBM派行政專機來接你去當董事長…。這一篇寫的有點長,到此為止,我要去等行政專機了。
所以「但股票回購的極限還頗令人期待」就是這個意思。

相比之下,有很多人都說中國經濟會崩潰(當然也有人說「才沒有這種事」),當李克強都主動走出來說今年是考驗的一年時,我們好應該思考一下,他們背對著的是甚麼經濟實況。而明顯他們現在在努力挽救中,例如那個「一帶一路」就是努力拉著瘋馬的一條繩索,然後習近平同時還要處理中央權力的問題,簡單來說,內憂外患很危險。

而中國公司就更不用說了。中國市場最大的潛質,就是人口基數大,加上之前一直都未得到適當的開發。打個比方,就好像玩AOC時剛開場,然後你前方有太多未開發的領域等著你。中國目前面對的問題就是,中國的市場已經見頂了,不然就不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要等「一帶一路」幫忙消化。更不用說甚麼公司回購自己公司股份這種情況。

重點是,為甚麼同樣的經濟大環境,美國的公司可以,中國的就不可以?

原因太簡單,因為美國的市場姑且還是平衡,中國的市場早就過熱而失衡,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內。

另一個原因是,雖然中國的市場很熱,但卻不成熟,遠遠不及美國的成熟,炒賣氣氛過熱,根本就有違一個正常市場應有的運作(目前還連累到香港了)。雖然中國是從經濟改革開放和工業起家,但其實最令中國人覺得自己國家強大的,並不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時候,而是這幾年中國「富有」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財富根本就是泡沫。

我只是想說,萬物都有一個週期,有些事發展得太快,衰落得也就更快。

還是那句,我開始在想,如果中國倒了,會對世界有甚麼影響,會對香港、台灣有甚麼影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