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星期四

英九。

阿凍說,有人認為馬英九很像崇禎,因為崇禎處理國事優柔寡斷、對臣子卻猜忌果敢(說砍就砍)、不懂平衡各方勢力、一旦有事首先把責任扔給臣下(崇禎死前說:「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說雖然我也有不對的地方,可是國家歸根究底都是臣子累事)、不顧大局只爭一時意氣。

這幾點都和馬英九很像,這裡就列舉了不少例子。不過我想為崇禎說一句話,他成為亡國之君,真的是他太不走運,不然你荒唐到蕭寶卷那樣,都不會亡國的。在命運的擺弄下,你可以風光得有如李世民那樣,自然也可以倒楣得如朱由檢一般。

好了,說回馬英九。他和崇禎性格上確實有點相似,但就對國家盡忠這一點,崇禎和馬英九真的差天共地。

晉惠帝的千古名言「何不食肉糜」,和馬英九的「你這不是見到我了嗎?」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何不食肉糜」是出於同理心,「你這不是見到我了嗎?」卻剛好正是欠缺同理心。而且晉惠帝是個懂得感恩的人,對嵇紹捨身護己一事念念不忘,馬英九嘛......他似乎很會把搶口對準自己黨內的人.....


所以我覺得,和馬英九最像的,應該是王莽。


先就出身而言,兩者都接受過不錯的教育,一表人才。王莽出身外戚世家,雖然到他那代時已經有點沒落,但爛船還是有三斤釘,更不用說他有一個當大司馬的伯父,所能受到的教育自然是比一般人好,然後當上黃門郎;馬英九更不用說了,從建中、臺大到哈佛,然後去當蔣經國的秘書。

直到當上國家領導人之前,既有利益階層對他們的成功都相當期待,都有很高的呼聲。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亦願意為下人討公道,努力為自己建立更好的名聲;據說馬英九在當法務部長也是很拼的,我在維基上看到「1996年,誓言大力查賄。半年內,在全台883位縣市議員中起訴了341位,裡面的國民黨議員跑去告狀,說馬英九『動搖黨本』」。

希望愈大,與之相對的失望也就愈大。王莽最大的死因,就是他強要推動仿周制的新政,這等不切實際的改革,特別是經濟上的改革,都令人民深受其害;而馬英九在面對經濟帶來除了做不到「633政見」外,還有甚麼消費券。最令人覺得莫名其妙的是,就是他在經濟衰退期加息、縮減政府支出、提高臺幣匯率,當然,砍軍公教退休金一事也非常不得了。

難道就沒有人跟他們說過,這樣做是不行的嗎?錢穆說王莽是「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 不達政情,又無賢輔,徒以文字議論政治」,可這是不代表他們就是無辜的。


古代的王權可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大,退一百步來說,假設大家都是人渣官員,如果砍的是國民利益,不影響到自己都算了,當老闆要砍掉大家的利益時,大家就不會都出來反對嗎?馬英九在經濟衰退期加息一事,以國民黨的底子,我就不相信黨裡面每一個人都覺得這樣做沒有問題。

所以很明顯,他們都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那一套是對的。但當到他們真正要負起責任時,就會變得非常無能,是那種盲點導致的無能。

他們都自以為孤高,據說馬英九有一個外號叫不沾鍋,而王莽也以儒者而自居,這樣的他們看起來還有點用,實際上肩負不起大任。王莽在當大司馬時,馬英九當台北市市長時,還沒有出太大的漏子。但一旦當上了皇帝、總統後,就問題全出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