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的衰落(英語:Decline of the Roman Empire)是指羅馬帝國社會,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機構等的逐步瓦解和崩潰,最終使西歐遭受蠻族入侵和占據的厄運。這是《羅馬帝國衰亡史》(1776年)的作者,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朋所做的定義,但吉朋不是第一個對羅馬帝國衰落的原因和具體時間提出質疑的人。「從十八世紀起」,吉朋評論說,「我們開始沉迷於它的衰落史;我們將它捧為可知的沒落史的範本,也因此,作為我們對現實擔憂的一個象徵」。一個皇朝何以興衰,對中國歷史有多點興趣都會知道,不論是為了避免自己的皇朝不要犯前朝的錯還是各種原因, 中國人多愛在這上面下功夫。
我不是站在一個高傲的角度,去取笑外國在政治史上的不在乎以致不及中國歷史學家那麼富有經驗,而是,
甚麼時候可以在我有生之年看到一本叫做《中共衰亡史》啊。
我知道,自然知道,自大概2010年左右開始,外國每年都有人提出支爆論。當然現在我知道中國是不會突然爆的,每個皇朝的衰亡,都是由一個轉捩點開始,《萬曆十五年》並不是一部嚴謹的歷史作品,充其量只是一本歷史讀物,可是黃仁宇所提出的卻不完全沒有道理,比如說書中最為有名的一句:
1587年,是為萬曆十五年,次歲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發展的盡頭。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宴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分無善惡,統統不能在事業上取得有意義的發展,有的身敗,有的名裂,還有的人則身敗而兼名裂。我這種垃圾都知道的道理,中共如此精英雲集不會不知道,所以在我們厭惡那個集權的同時,中共自己本身一定也有所警備,但歷史大勢這回事,沒多少人能改變得到,加上有些人就是會先搶了再說,所以我覺得,再等等,總有一天會可以的。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