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4日星期六

病毒咖啡。

不說中國肺炎了,看一下這幾天在股票界最多人討論的瑞幸咖啡。



(想不到解決那個字體顏色問題辦法,算了好煩)



截至2018年5月8日,瑞幸在4個月內向13萬消費者售出了500 萬杯咖啡,其銷售點(包括門市和配送點)數量5月底達到525家,而已進入中國市場12年, 
Starbucks真正的對手,Costa目前門店數量只有420家。近年來,風險資本投資在中國創造了逾60家獨角獸企業,即估值至少為10億美元此輪融資,凸顯出中國蓬勃發展的風險資本投資態勢,是一場互聯網企業慣常的資本遊戲,答案都在下面了。 
中國咖啡市場確實在增長,但是增長速度實在慢。 
2013年,老麥就開始推廣麥咖啡,預言中國咖啡市場將爆發增長。三年狂開1200家Mc Cafe。最後結果是一個中等營業額咖啡站每天營業額只有500-1000人仔。
可能未來咖啡消耗量真的會增長,但是這兩年真的增長沒多少。反而茶類飲品卻蓬勃增長,像喜茶、喪茶、奈雪的茶,一點點等。咖啡市場真的會爆發增長,至少現在來說還是個偽命題。
 
一年開500家咖啡店是甚麼概念?一家店裝修費用加設備,預計就在100萬元左右。500家店就要花去5億。 
開完店面後,人工、水電、房租每個月15-18萬人仔,營運、維修費用等其他雜費基本在3、4萬之間。還未計食品採購的費用,每個月20萬不可少。店長工資基15,000元左右,目前深圳連鎖餐飲(含茶飲)店長工資基本在6000-9000元人仔,而茶飲行業基本位於行業最底端的6000-7000元左右。 
如果不是騙子及吹水,那麼比同行高出那麼多人力成本,企業還有甚麼競爭力?
先不說甚麼中國人劣根性啊嘔心啊活該啊丟臉之類,馬後炮本來就沒甚麼難度。而我之前就有看過 君子馬蘭頭 的文,不是說自己「早就知道啦」(對於瑞幸我只是略有印象而已),而是自己也有一份好奇,到底那些投資者還能讓公司玩多少年?
瑞幸嘛!對不起,不值得討論。美資飲食企業近乎無堅不推,可口可樂和麥當勞成功打入品味之國法蘭西,星巴克也在歐洲相當成功,中資品牌難攖其鋒。瑞幸靠的也是大幅補貼,賣一杯蝕兩杯。但至少UBER集資能力驚人,仍有大量銀彈可燒。瑞幸的市佔率只有約2%,完全難以達到critical mass。執筆時正是公司首日上市,股價升約50%,相信多年後回望仍是all time high。
結果是,嘿,一年都不用。

相對於很多數據分析,我自己是比較有興趣,到底中國還有多少類似這種不惜資本只求市佔率的公司,或者這種經營模式,在中國真的行得通嗎?理論上,瑞幸可以有如此資本,在中國理應不難得成生意,我就是在想,要是以同樣的資本,一開始不打「一年開500家分店」這種口號,100家好了,那瑞幸會成功嗎?當然,要是他們一開始的目標只有100家分店,那就可能沒那麼多人注資,也沒那麼多人留意了。

2018年「4個月內向13萬消費者售出了500 萬杯咖啡」,簡單算一下,4個月也就是120日,也就是平均每日才大概賣了給1080個人,平均每家店每天才賣了兩個人;4個月500萬咖啡,也就是平均每天41000杯,每家分店80杯。

假設這數字有相當的真實成份(要是全都覺得是假實在沒有討論空間,因為分店數目也可以是假的),就是一個人買了40杯咖啡。

這數字不會很奇怪嗎?(當然也有可能是我取材錯誤了)

我個人的認知是,飲食業相對地著重市場佔有率(因為市場上的競爭者賣的產品都差不多)(於是branding就成為了大餐廳要研究的地方了,比如說「如何養出一批忠誠的顧客」之類),就我這個門外漢看來,這實在是拿不上檯面的數字啊?於是我問題就是開始變成,為甚麼拿得出這種數字的公司,還能有10億美元估值,還能有那麼多公司願意投資。

完成2亿美元A轮融资 瑞幸咖啡做好了长期亏损准备?

而在這次後瑞幸還真的在NASDAQ上市了。當你想到,可以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理論上那些甚麼資產要求啊、公司管理啊等等太多東西,一定麻煩到爆;儘管如此,他們還是被揭發數據造假了。

所以當初會有那麼多機構去投資、讓它上司,實在讓我覺得有很多business以外的原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