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在二戰後滑落(伊利沙伯二世自己的登基典禮,正是在英國仍進行糧食配給的情況下豪華地舉行),全球化令大批非白人移民湧入英國,這些都令英國人感到失落,擔心英國民族消失,而期間不少重要建制都出現信心危機,議員/政客有濫報津貼的醜聞,傳媒又爆出竊聽醜聞,這個急速變化、世風日下的環境下,英國人需要一個千古不變的象徵,維繫着原有的道德觀念及傳統文化,而伊利沙伯二世做到這個角色。
十年前的文章,有意思。
嗯,某個方面而言,這剛好跟日本皇室形成了一種幾乎是相反的形勢:英國正因為國民的國家認同感正在失落,而英女皇站出來承擔這個角色;日本的皇室卻反過來,是日本政黨為了制造國民的身分認同危機,而把真子公主的事情推出來。
所以,文章中提及到「很難想像當伊利沙伯二世的兒子登基後,英國皇室可如此維持......」,正正就是今天(還是昨天?)英女皇在發表的,呃......message中要「加持Camilla」的原故。
我願意相信,英女皇出於她對皇室身份的負責心,而一直努力維繫著這一切。或許她的光輝沒泰國人民心中的普密蓬那麼神聖而不可侵犯,卻仍是一位70年來,默默堅守位置、亦願意跟國民共渡時艱的女皇。
有些國家領袖樂於享受榮耀,然而我還是喜歡那些默默付出、低調做事,不會動不動就FF自己一人帶領國家民族復興的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