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星期三

數學。

整篇文章都滿用心寫得,也難為這位數學博士生要花上那麼多時間去寫出這麼一篇普數文了。不過一直看下去,作者難免有點「數學天下第一」的飛機感覺w

我能理解數學有其浪漫,我只是不能理解數學。

「浪漫」一詞,未必指向愛情。根據牛津英語字典,Romance 亦可解作:

a feeling or sense of wonder, mystery, and remoteness from everyday life (譯:驚奇的、神秘的、和遠離日常生活的感覺)

以下,我想向你呈現數學在這種意義上的浪漫。

我很喜歡這個開首,用字典定義作開首,忍不住想起了電影字裡人間舟を編む。我想,很多人在學到romance這個字時,都不會確實地知道這個字還有sense of wonder之類的字義吧,於是連帶著再用這個字時難免有所側重。就好比「希」字,一般情況下只會想到希望的意思,才不會想到禽獸者幾希。

順帶一提劍橋字典沒有提及這個解釋。

一旦某數學定理被證明為真,它便從始為真,永不改變。所以不出所料,創於二千年前的畢氏定理,時至今日,仍舊寫在每本基礎幾何學的書中。不單如此,那本《幾何原本》裡每一道幾何定理,只要是附上了嚴格證明,便必然至今仍正確無誤。

 記得之前我曾錯誤地認為:

後來被小京指正說「1+1=2」是不可能被推翻的,才發現自己文科生那種「變幻原是永恆」的concept不適用於數學上XD。

整篇下來作者很努力地介紹了不少數學實用的地方,力圖證明數學並非空中樓閣,而且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或是數學並非我們中學時學到的那些「計算」(覺得中槍orz)、「三個人去買了100條香蕉」這種問題,而是偉大得多、涉及到宇宙、空間運用、科學等等的一門學科。

還是值得一看,不過......還是有很多我想吐槽的地方。

回想起我讀大學本科時,學校規定要修幾門通識課。當時我選了一個關於印度經典文學的。有次堂上討論,教授不停提到「梵」這概念,而閱讀文本裡也頻頻出現「梵」。講到中途忽有一個同學發問:「究竟『梵』是甚麼?」教授頓一頓,笑笑口答:「啊⋯⋯這個不好說,不好說⋯⋯」他之後雖有補充幾句,但始終沒有清晰回答。不用說,我也是聽得迷迷糊糊。

我舉這例並非要貶低其他學科,而是要帶出數學定義絕不會這般含混。

(中略)

題外話,「層層堆疊」這特色,普遍適用於數學和科學知識;相反,人文學科的知識則較少符合此特徵。以藝術為例,古往今來的藝術家的成就,都是能夠獨自成立的。你極其量只能說某人對後世作品的風格有間接影響,但絕不存在後者建立於前者的從屬關係。

嗯,因為數學是數學、文學是文學啊(笑),我也可以說「數學或許可以把很多事物精確地解釋,但世界上始終有些不能用數學計算出來的事物,例如愛情。數學不能完美解釋愛情,而文學可以。」

又,「後者建立於前者的從屬關係」講得如此精確我又好難否認,但講到某些前人對後世「只有間接影響」總覺得又把事情講得太疏離......

跟數學定義一樣,數學的定理和其證明都是一層一層建築而成。記得我中學老師曾說:讀數學跟讀歷史不同。比如這陣子你讀唐朝歷史。讀不熟,人物關係記不清,沒關係,下星期讀宋朝重新開始。但數學不同,是要累積的。加法學不好,便不能學乘法;平面幾何學不好,便不能學立體幾何。

這個比喻不恰當。

是,唐朝不熟你可以專攻宋史,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專攻經濟史、政治史、思想史等等,我猜大概類近於選擇拓撲學還是微分幾何學,是範圍級別的問題。

邢「平面幾何學不好,便不能學立體幾何」,換在中國歷史是屬於朝代順序、背誦「唐宋元明清」層次的問題:你分不清唐宋的先後,就不能明白為甚麼宋初走強榦弱枝路線。

數學,是無數前人的心血結晶。更甚者,這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絕不是漫無目的;這座累積了千年的數學知識寶庫,也絕非隨機雜亂,零零散散地堆積而成的。反之,數學發展往往是有跡可尋的。今人的成就,既承接前人的成果,也開創後人的研究方向。舉個例:一個數學家提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難題,讓當時其他數學家苦苦思量,卻都束手無策。幾年後,有人想到一個新意念,以一個嶄新角度,在這難題上攻出一個缺口。但距離目標還很遙遠。然後沉寂幾年,或十幾年,又突然有人發表新結果,讓人們又向目標邁進一步。就是這般,寸步難行,兜兜轉轉的,經過不斷嘗試、失敗、和偶爾的突破,數學家們逐漸靠向目標。直至一天,某個數學家揉合前人的成果,寫下神來之筆,將最後一道難關衝破:難題完滿解決。結果,一個數學難題,耗上幾代數學家的苦幹,歷時數十甚至上百年,終於塵埃落定。

很簡單想問一句:有甚麼學科不是無數前人的心血結晶呢?藝術就沒有表示手法上的進步嗎?文學也沒有文字運用上的累積嗎?歷史也不得靠前人所書寫嗎?社會學科不也要長時間的觀察嗎?它們就都是「隨機雜亂,零零散散地堆積而成」了?

開始前請有心理準備,3.4 部分將是本文最費力的一節。不是因為內容艱深,而是冗長,數學含量較重,要求一定耐性。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這裡實在用得不好w,就好像政府出山火廣告用「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作slogan那樣。

試想像,如果達文西的《蒙羅麗莎》無法在羅浮宮人流如潮的展覽廳展出,而須被鎖在守衛森嚴的地下收藏室,只供達官權貴觀賞。這不是很可惜嗎?

這個例子實在舉得不好:

1. 羅浮宮是因為《蒙羅麗莎》而人流如潮,而不是《蒙羅麗莎》得以放在人流同潮的羅浮宮展出。

2. 《蒙羅麗莎》之美,就真的每個人都能了解嗎?有多少人能數得出當年達文西運用了甚麼技巧、用了甚麼顏料、畫作出創了甚麼先河?我相信每100個去看《蒙羅麗莎》的人,講得出來的不到10人。

3. 又如作者所說「數學的定理和其證明都是一層一層建築而成......但數學不同,是要累積的。加法學不好,便不能學乘法;平面幾何學不好,便不能學立體幾何」,何以現在又要求所有沒有良好數學基礎的人,去理解相對論了?

整體來說,「上篇」比「第二篇」好看,但說實話作者還是似乎沒能寫出數學浪漫的地方呢......

4 則留言:

  1. 沒想到年初二會看到這麼醒神的文章XD

    「以藝術為例,古往今來的藝術家的成就,都是能夠獨自成立的。」我不太同意這句,我覺得一個作品的成就(其實是聲望?)會受它之前出過什麼作品影響。我個人感覺(我沒真的研究過啦),好多作品名不經傳是因為同期已經有一堆差不多風格的作品,而一些作品脫穎而出則因為風格殊異(?)。

    另外,浪漫也能解作「和遠離日常生活的感覺」,可能這就是作者想說的浪漫吧(喂

    回覆刪除
    回覆
    1. XDD醒神點在哪啊?

      影響一定有,就好比「前人不發明毛筆,中國就沒有山水畫」這種感覺。因為我是覺得,作者說到「後者建立於前者的從屬關係」,講得如此絕對地從屬倒是難以說明(尤其是對於數學家這些對定義有如此精準要求的人來說),例如說啟蒙時代影響了解剖學的出現,也連帶影響了達文西的畫作,但這三者之間又算不上「從屬關係」,所以我就無謂多作辯解了。

      我不會否定數學的之美啊,甚至,空中樓閣也有空中樓閣的美,象牙塔也有他的用處,只是覺得不需要把數學抬舉到世上唯有神與數學那個地步。

      刪除
  2. 醒神是因為聞到火藥味w

    他的目標是展示數學之美,但他的文章令我更加不想了解數學w文章本身很長,拉下去看Highlight是一堆術語,從長度和難度上就勸退有興趣了解數學之美的人。試著耐性地看一點,以為可以遇到值回票價的瞬間,結果每說到重點作者就需要拿文科出來比較、比喻,令我疑惑是不是不懂文科的內容,就無法理解數學之美www

    我點進去的時候,期待更加簡潔和美麗的內容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開始我還很有心機看的,看到後面越來越多那種「no offense」的自豪,本來想讚的文章整篇下來就變吐槽了XD

      (偷偷說wiki數學之美能得到更好的答案,美麗甚麼的用圖表來展示不是很簡單嗎?

      又,我一直都覺得數學很好,以往要花上千年觀察的事物,數學就是可以憑計算就得出結果,例如日蝕就是個好例子。我覺得作者可以列舉更多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數學的有趣,而不是用一個令人更迷惑的例子(相對論)去說明數學的偉大。

      大家都知道數學很偉大,就是不知道何以偉大啊。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