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5日星期二

奸臣。

史上三大奸臣 分別因為一個你我皆知的成語而遺臭萬年

這毫不入流的content farm,內容不重要,反而我覺得「史上三大奸臣」這個稱號很有趣。

這裡面所說的三大奸臣,分別是趙高、李林甫和秦檜。這也是民間最有知名度的「壞人」了。

趙高「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李林甫唐玄宗楊國忠背鍋,先不說他們是否那種對社會有最大危害的人(那也太多人排名在他們前面),可是秦檜呢?

世人對他最大的壞印象,不外是他誣陷了岳飛這位「民族英雄」,於是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罪名「莫須有」,而秦檜則是與外族私通的「大漢奸」。

歷史本應如實把事情記載,民間故事卻往往將這些史事變成揚善隱惡版,甚麼是好人、甚麼是壞人,一目了然。趙高是奸臣,最為人所熟知的故事是他「指鹿為馬」(雖然這種事情現在見怪不怪),然而他荼毒生民往往不是故事重點;李林甫「口蜜腹劍」排除異己,又不學無術「弄獐宰相」,靠著做壞事佔著宰相之位多年,卻鮮會提及他曾修編過當時大唐的法典,「是唐代最后一次系统地重编全部法典的活动」,開元盛世也有他的功勞。

至於秦檜何以做了個大漢奸,就更不在話下。

說起來,其實我不太喜歡「文以載道」或是「文以明道」這類主張。不是反對道德教化,或是反對韓愈的主張(他有他的時代背景),而是覺得當文章定必要附以道德教化時,或是以道德為目標時,很多時候目標就會成了主角、文章反過來只成為道德的載體,否定了文學本身的價值。

就好比,歷史本身「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但當這種依據被人過份利用時,那目標本身就會模糊、扭曲了歷史本身。

有時候我在想,人類是如此多面又複雜,臉譜化歷史人物、把人類簡化歸類,完全無助於人類理解人類。

人類與其說醜陋,更多的是讓人又畏又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