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星期四

En man som heter Ove。


看這部電影,我哭了三次。也許不是甚麼大不了的哭點,然而還是觸動到我了。

我喜歡這電影。

當然,我看過的北歐電影不多,然而我還是喜歡這種我認知上的北歐電影style。他們沒有高飽和度的鏡頭,總是灰灰暗暗的。可是畫面是冷色系又怎樣?電影溫暖就夠沒。

故事的主線並不明顯,甚至可以說,那個所謂的主線只是輔助。

某個角度而言,這個可以說是左膠電影:為所有來自中東地區的難民洗白的電影。當然電影本身並沒有說真.主角Parvaneh是難民,只是阿伯Ove說她「歷盡千辛萬苦來到瑞典又學會了瑞典話」,感覺就是在暗示她是難民身份。好吧這不重要。

最令我動容的,當然就是Ove和Parvaneh之間的友情。

電影第一幕令我哭的地方是,Ove想起了從前妻子因為太多書而處理不好,年輕的Ove看到後,只說了一句:「我再幫你造一個,書架。」

我不知道怎麼說,Ove這種做法真的令我很感動。那種無邊的包容力、對自己愛人木訥的愛、還有我個人非常想要的書架

因為各種意外而令自己性格愈見偏執的Ove,遇上了Parvaneh可以說是他繼遇上妻子之後最大的幸運,一方面自己是因為她令Ove死不去XDD,另一方面,Parvaneh也解放了Ove多年以來的心結,以及自妻子死去以後的鬱結。看到Ove帶Parvaneh去他以前和妻子最愛去的cafe,還有一起走回家時他們一起忍不住的笑容,就覺得Ove能遇上一個能開解自己的人太好了。這是我第二次哭的點。

順帶一掀,Ove還真的傲嬌得可以,平時要多惡有多惡,可以一旦Parvaneh下了命令Ove都會很聽話的跟從指示。

第三次哭不用說,那當然就是Parvaneh早上起床發現Ove沒有清理門口的雪,然後他們在大雪天衣服都沒穿好就衝去Ove的家。還有Ove把Parvaneh列為近親。這幾點都令我非常感動。

對於那個可有可無的反派。忘了從甚麼地方看過,說共產主義就是容易出現官僚。而那些常常被認為是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他們的政府也因為政治正確之風盛行,而愈來愈像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最大的禍害就是官僚。就這樣吧。

我個人猜想,大概這些地方也開始出現了這種官僚主義,例如不久之前就有這種新聞。只是一官僚主義很重的國家,只要還有民主權的存在,還有第四權的存在,那還是安全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