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星期三

雜。

.


荀文若之於曹公,則高帝之子房也。董昭建九錫之議,文若不欲,曹公心不能平,以致其死,君子惜之。或以為文若先識之未究,或以為文若欲終致節於漢氏。二者皆非文若之心也。文若始從曹公於東郡,致其算略,以摧滅群雄,固以帝王之業許之矣,豈其晚節复疑而不予哉!方是時,中原略定,中外之望屬於曹公矣,雖不加九錫,天下不歸曹氏而將安往?文若之意,以為劫而取之,則我有力爭之嫌,人懷不忍之志,徐而俟之,我則無嫌而人亦無憾。要之必得而免爭奪之累,此文若之本心也。惜乎曹公志於速得,不忍數年之頃,以致文若之死。九錫雖至,而禪代之事,至子乃遂。此則曹公之陋,而非文若之過也。
對啊,就是說﹐荀彧早就跟著曹操、早就期望他可成帝王之業,都幫他幹了那麼多大事招了那麼多人才了,又怎麼會到了晚年突然又說不行呢?蘇轍覺得,這是二人在「成帝王之業」的時間上出了分歧:荀彧覺得反正現在人心所向慢慢來還會怕不成事嗎?又怕被別人說三道四起兵打你,你現在這麼急不是惹人嫌招人打嗎?
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彊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評,言有不遜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 
(中略) 
所以勤勤懇懇敘心腹者,見周公有《金縢》之書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已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已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前朝恩封三子為侯,固辭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復以為榮,欲以為外援,為萬安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