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8日星期日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沒我有想像中好看。

不得不說電影選得很好,與其說電影開頭很多句子都適用於港豬,不如說,這種人到處都是吧。




或許這樣說,事件本身就足夠令人動容,可惜電影沒有把整個事件塑造得更賺人熱淚,反而別扭得有點造作。大概是我個人口味問題吧,我自己就不喜歡《辛特勒的名單》。


從電影第一幕,我就已經感受到這電影的刻意賣弄:那種故意弄出來的80年代韓國畫面、韓國歌曲、以及一點都不像在開車的開車。明明很多外國也有很多復古電影,但不知道為甚麼,這套就是有一種濃烈揮之不去的、令我不舒服的刻意。

電影角色就只有男主角好點,其餘都的沒深度可言。好點的位置也只有他第一次成功離開光州的時候,那時候他哼著歌、想著自己的女兒,藉以平復自己的心。然而當他吃到飯團時,想起之前在光州也曾經有一位女士給了他一個飯團,然而她後來就在金四福面前中槍倒地了。雖然,在他們第一次到了現場,記者們看到大型示威,金四福還在輕鬆地吃飯團這個畫面實在NG。但就劇情本身是成功產生了一個呼應的,只是手法差了點而已。


最令我不喜歡的,是電影中太多過於造作的畫面,還要用slow motion來顯示,也有不少讓我覺得是浪費時間的畫面甚至支線。例如:

1. 電影用了太多時間去解釋為甚麼主角那麼珍重他的車子。突顯出金四福覺得人比車重要是一回事,但過多金四福和女兒的父女情節,還有成功回到家的擁抱之類。電影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大主題,這樣就會令人覺得太多了,簡直就是多餘。你可以用一些細節去表達車子和女兒對男主角金四福的重要性,卻不應該用情節來表達。

2. 不論是在前往光州還是離開光州,總覺得電影用了太多時間看著他們開車。

看到有人說從中場開始就看到哭直到完場,我卻只感到很強烈的抽離感。是那種,明顯地看到螢幕四個角的感覺。

對於軍人,大概他們是真的這樣想:世界有很多可恨的共產狗前來逼害分化我們國家,這些該死的賣國賊多死一個也只是為民除害。我相信好些人都是真的這樣想的。

至於現實世界,我只覺得真實世界的金四福應該是被政治抹殺了。其實電影中也有暗示過,幫助外國人都不會有好下場,更何況主角曾經自報家門。所以如果電影沒有最後男主角出現在現代那幕,我會覺得好很多,真正為故事帶來更沉重的後果,真正令人知道政府的黑暗。直接消失吧金四福。

至於有國家自行對號入座,我只覺得,生平不作虧心事吧。要是真的覺得沒問題,又何需遮遮掩掩?當年全斗煥大可以言之鑿鑿地說,所殺的全部都是可恨的共產黨賣國賊,而那些學生們都是被外國勢力洗腦了。

對於在運動中那些犧牲掉的人,我覺得這些人值得永遠被尊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