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洲、中國還有陳奕迅——新疆棉花事件各方在打甚麼算盤?】(本年 3 月期間評論)
嗯,這文好看。
中國的反應,基本上都是為了避免重蹈某些後發展國家的覆轍,因此會認定所有干涉其國家內政的行為,都是為了將中國推入永久貧窮的深淵。這個由苦難中華史觀開出的世界觀,同時影響一般人和黨國高層,並主宰國家行為。關於新疆,中國人認為這只是「新疆問題」一部份。「新疆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融合問題,只要維吾爾人融合於中華民族,新疆就沒問題。中國的解決辦法就是「發展經濟」,因此新疆是一個生產基地,寓產於教,移風易俗。只要新疆人有錢,而且漢人移民佔多,就會穩定,就不會有極端伊斯蘭恐襲。所以新疆的棉花產地,對他們來說不只是經濟,更是政治安全的基石。新疆作物賣不出去,就動搖經濟,更動搖融合維吾爾人的政治任務。
「由苦難中華史觀開出的世界觀,同時影響一般人和黨國高層,並主宰國家行為」這點,無論是最近習大大的第三份歷史決議中不斷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是最近再被提起的南京大屠殺事件﹐骨子裡就是離不開那陣趕著要洗去百年屈辱的苦難暴發戶味,由上而下,再回到上層,裡裡外外,臭不可當。
基於這種貧乏的線性論調(連平面都稱不上),於是這些人們眼中就只有數字,比如說開口閉口的「某省GDP屌打某歐洲小國」之類,所以「只要新疆人有錢,而且漢人移民佔多,就會穩定,就不會有極端伊斯蘭恐襲」,一切就是如此簡單,也變相為甚麼他們如此強調脫貧 真是白寫了那麼多年歷史書 。不知道是否都姓馬的關係,某些人總很愛把馬思勞的需要階梯理論掛在口邊,但卻不曾想過,這所謂的需要階梯從來都不是盈科而後進的關係,某幾層是可以同步進行的。
很簡單,你只能滿足了安全需求才能談戀愛、交朋友嗎?一個國家只有GDP就夠了嗎?沒有GDP就不配生存、尊嚴都沒有嗎?真的有國才有家、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嗎?
這種線性思考方便是方便,卻抹去了所有旁枝末節,是一種思考上的偷懶。方便應該只是手段,不能成為目的。
至於外界說新疆人權受損,中國的反應亦不難解釋。除了雙方對人權的標準和時間段不同,也是因為「讀太多歷史」。中國讀了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歷史,知道了西方的陰暗面,外交官的辭令也非常沉迷於美洲印地安歷史。對他們來說,西方美國現在講人權都是虛偽,因為他們自己就抹除了絕大多數美洲原住民,有大屠殺,還有黑奴 (碰巧很多黑奴都是生產經濟作物)。他們對美國乃至西方的力量固然有多少敬畏,但也導致他們認為大國崛起過程是必須不仁慈的,必須犧牲一些「少數族群」的利益。他們認為,西方自己渡了血污海,便坐在岸上說風涼話,說中國不是。中國也要渡過那個血污海,擠身一線強國之列。西方的階段是發財立品,而中國人認為西方自己發了財,卻不想其他人發財,所以才用「品」來阻止後進者出生。這就是他們「大格局」的思考,但這會不會是另一種後發展國家陷阱?
很是說中了中國人......嗯,上上下下的中國人的心態,永遠覺得自己被針對,覺得西方人不想分自己一杯羹,又是一種被害妄想。
外交官和政府機構的言行慢慢變得「十分網民」,因為在網絡時代我們都意識同化了,貴族正在凋零。不管有沒有民主,時不時取悅民眾還是重要的,而民眾通常是一無所有,因而充滿戰鬥性。在他們的帶領下,本來歐洲人沒有太大反應,但因為中國尊嚴雄起,也觸動了歐洲諸國的國家尊嚴,於是本來為平衡中美衝突而發展的中歐關係,也可能就此產生變數。
OK手頭上有一本民主在退潮,但書list太長有排都輪不到它XDDD 不過這種民主的退潮、全球化的反動、民族思想重新崛起卻是肉眼可見的事實。
最後,
你愛了他幾十年,但你最終發現那座富士山始終不是你的,你只是跟它共享過某個時空,談了一場必然消逝的戀愛,你將目送生命中所有美好事物的逝去。英雄、偶像、朋友、同志,都將一一跟你分道揚鑣。因為你變得更複雜,更理性。
富士山下都多少年前的歌了,今年陳奕迅47歲了。不單是美好的事物,也無關自己是否更複雜還是更簡單(君不見灰者越灰、紅者越紅嗎?),生命本質就是消逝,大家總是離不開這個環。
渺茫的事終究渺茫,我也只能努力存一個念想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