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4日星期五

雜。

最近懶勁很大,年終收爐期,又即將迎上工作高峰,加倍沒勁。

為何我們總是好吃懶做?我們是如何愛上壞習慣的|《原子習慣》|文森說書

生活中的大部分行動都是無意識的情況下執行的,就像你在排隊買午餐或在搭電梯時,你會自然而然地拿起手機翻看,即便你只有收到奇摩天氣的通知。倘若無法注意到無意識,它就會指揮你的生活,然後你稱之他為命運。

我覺得這幾句講得滿好的,似乎是本可以一看的書。

為甚麼我們想要好習慣?對,因為我們不想做個廢人,想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宋怡明:明朝沿海军队,为何普遍勾结甚至加入所谓的“倭寇”?

今天忘了在甚麼地方,看到一篇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之類的文章,大概就是那些「看似概定事實、追溯起來卻原來無動機支持」的定論,例如「為甚麼洪秀全會突然起事」這種。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這種探討定論之下的真正起因。

又,明代這種倭患,這樣一數,原來就已經涉及到明化的戶籍問題、人口變代、社會網絡等等各種機緣之下產生的現象。所以說,每個現象都不能單靠一兩個原因解釋啦,更不用說時間也是一個因素。

看來會是本不錯的書本呢 你醒醒,看看自己的書櫃! 

《余英時談話錄》中的人性

「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不能聽他講理想主義的話就真的以為他是理想主義者,從頭到尾沒有現實考慮。幼稚的理想主義不復存在了,要慢慢看到實際的利害、人事、私人考慮、各種動機。」(頁61)無論是道貌岸然的智者,還是風靡萬千的偶像,都有其利益計算,都有其不可告人的一面。忠奸善惡分明的角色設定,只存在於電視劇的世界,現實中的人大多不能簡單歸類。

同上,一個人心地再簡單,他外在還是有很多現實因素影響。就算他本人沒有利益計算,也會在別人的計算之內。

催谷投票的「道德風險」

從中央政府的角度,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可以顯示「中式民主」相對「美式民主」的優越性,內地學者田飛龍亦直指投票率重要,因為可反映民眾是否認同新的選舉制度。於是,投票率極大化是中央政府在這次選舉的目標。不過,從本地政客的角度看,面對中央政府壓下來的任務,他們不單止不是「做又三十六,唔做又三十六」,更有可能是「多勞多失」。

特首林鄭之前在訪問中已提到「若政府工作做得好、公信力高,民眾無強烈訴求選擇議員監督政府,投票率反而降低。」如果投票率創歷年新高,這豈不代表她治下的特區政府「工作做得不好、公信力低」?

另外,早前被問到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指即使是建制派支持者,亦可考慮支持非建制派候選人,以避免議會清一色墮入「陷阱」,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回應「一定唔會」,因作為民建聯成員,此舉等同減低黨友當選機會,更笑指「我點會做呢啲叛黨的行為呢?」眾所周知,低投票率一向對依賴「鐵票」的民建聯等建制政黨有利,他們主動催谷投票率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篇文固然可以解釋何以那些議員們,明明100%能當選卻在這邊告急,另一方面他們的所謂告急卻又hea到不hea;這邊廂林鄭一直說投票率高低不代表甚麼,另一邊廂各個高官又紛紛跳出來勸大家投票;大家對香港的投票率心知肚明,黨媒大可大肆宣揚當選的人都是愛國者,落實實行愛國者治港,但同時文匯又要高舉98%的大旗,忘了哪篇黨媒又說香港投票所的人大排長龍云云,矛盾盡出。

感覺就像是,國家有任務,香港連同西環都不得不頂著頭皮上;唯有感謝封城,也感恩長城,北京對香港的情況還不至於瞭如指掌,還是有吹奏的空間。

只是,我個人猜想啦,這次香港只有30%的投票率,會不會有如上次區議會選舉那樣,又引來北京上大人的震怒,從而又被加速做些甚麼呢。畢竟,外交部又再次把這個投票率定性為外國勢力影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