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星期二

婦人王氏之死。一。

簡單來說,這本書就是把沉悶的地方志故事化,化成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再展現在人前。看起來就有如《萬歷十五年》那樣輕鬆易入口,我不用一天就看了半本書了。


雖然我沒有考據的能力,但也看得出這本書沒有嚴謹的歷史考證,嚴格而言不能說是歷史著作,而只能算是較認真的歷史小說。不過總括而言還是叫人大開眼界的。




這本書主要參考了三本書籍,兩本為實質記載的地方志,分別是黃六鴻的《郯城縣志》、《福惠全書》,並以《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鄉村實況。因為想說的地方有很多,我大概會打幾篇文章。

首先是一,觀察者。

這篇概括了當時不毛之地,也就是郯城的苦況。
切照郯城,彈丸小邑,久被凋殘。三十年來,田地汙萊,人煙稀少。極目荒涼之狀,已不堪言。複有四年之奇荒,七年之地震,田禾顆粒無收,人民餓死大半。房舍進階倒壞,男婦壓死萬餘。即間有孑遺,晝則啼饑號寒,夜則野居露處。甚至父子不能相顧,室家不能相保。老弱轉徙於溝壑,少壯逃散于四方。往來道路之人,見者酸心流涕,意謂從此無郯民矣!
 據作者引《福惠全書》所言,加上歷史中的動亂,天災與人禍接力令郯城人民痛不欲生,種田沒得吃,住房又被震毀,有力能走的早就四散,沒力走的只能在郯城等死。結果,一個地方深為饑荒所苦時,自然就會出現傳說中的「兩腳羊」,而且還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與其兩個人一起死,為甚麼不犧牲一個?
鴻待罪郯東、輕生者甚多而郯為最、葢地方凋瘠。百姓貧苦。原不知有生之樂。兼之風俗頑悍、素喜鬬爭、並不知禮讓為何物。家人父子。頃刻變乎寇讎。鄉里親朋尊俎可興干櫓。懸梁自縊。無日不聞。刎頸投河。間時而有。
每天都有人自殺,「原不知有生之樂」,生存對於當地的人民來說完全就是「活受罪」的體現。這麼一個地方,真是有夠令人絕望的。

有趣的是,郯城這地方愈是窮山惡水,當地的人就愈是迷信,似是認定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悲劇非天意不可更改似的。

他們是對人類有多大的絕望,才深陷於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之中。

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這是發生在康熙年間的事,就是那個,我們會稱之為「康雍乾盛世」,歷史上幾乎是最為完美無缺的皇帝的管治之下的事。所以在戰亂的年代,整個中國到底有多少1668年的郯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