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日星期六

the half of it。


這個嘛,難得作為一個Lesbian,會對電影中的男女感情的關注,多於對女女之間的感情。


不如說,其實電影中的男女、女女,都只是一種代稱。要是把Ellie換成一個男的,故事也是一樣的發展。電影就是個青春年青人探索自我未來方向的片子。不過看到電影最後Ellie衝上去親了Aster一下,還有Paul追火車這兩幕,還是讓我感動了兩把。

這電影的重點,就在於Bold。

最後的教堂大爆發,雖然莫名是莫名了點,還好用了有趣的Trig當作是三個人之間緩衝(不過反過來說也讓Trig某夜突然走過來跟Ellie說「我知道你喜歡我」很奇怪),順便讓Ellie堂而皇之好像很自然似的講出導演的大道理:
愛情不是自然而然的讓你遇上靈魂的另一半,而是不斷的嘗試、失敗,和大膽,去學習,去努力,去進步,去改變。

Paul是個典型的美國鄉下傻大個,一生人之中沒離開過Squahamish這個鄉下小鎮,每天就是去玩football,去操練,還有tacos sausages,以及偶爾去鬼混。他一開始那讓人不忍直視的情書,到後來真的願意為了Aster去看那些自己看了會睡過去好幾次的深奧書(順便讓導演拋個書包)。為了Aster他有意無意的練好了自己的體力,從一無是處的傻大個,變成了願意為朋友出氣、幫朋友出頭、為學校得分的好男孩。也受到了Ellie的鼓勵,他不敢改變家傳的tacos sausages的配方,到後來都願意直接投稿給人家試吃。

Paul是個很可愛、推動整個故事開始的男孩。


Aster算是一個整天都活在別人期望之下的人。因為Trig家中有錢,而自己也算漂亮,所以自己很理所當然地跟Trig交往。因為自己長得好看,所以又理所當然跟校園中最為outstanding的女生們一起玩。因為父親是神父,自己也就理所當然地信仰了宗教。Aster曾經有過學藝術的夢想,卻因為覺得自己沒有勇氣去畫下那異彩的五筆,也覺得自己「其實就這樣生活著也很安穩」不需要去放棄現有的安全感,而留在Squahamish當個乖女孩。Aster因為聰慧,曾經有過很多想法,很多不解,卻在這些環境之中,都偷偷放在自己心裡面。最後,受到了Ellie的鼓勵,她決定離開這個舒適圈。

我不會很感情潔癖地批判Aster出軌,她對Trig有多少感情,大家心知肚明(也喜見樂聞XD)


Ellie作為一個外來移民,作為一個異教徒,她跟這個Squahamish小鎮是如此格格不入。她不懂得也沒想過去交甚麼朋友,直到後來終於有人邀她去慶祝晚會,才有個同班同學跟她說:「你知道嗎?其實我一直都知道你,我跟你一起同班四年了!」她之所以會對Aster生出這樣的情感,我個人就是覺得,就是因為她的孤獨,讓她才發現,原來是有這麼一個人如此懂我。這種感情未必已經是愛情,但那股在心裡面的悸動,也許跟發現愛情差不多。

所以當她問老師「過了這麼多年我終於都遇上懂自己的人,這種感覺你明白嗎?」時,老師淡淡的回她一句「你去讀大學有的是這種能和你共鳴的人。」

去外面的世界,Ellie不是沒有想過,只是她也有她不敢的東西,比如說作為亞裔人被日夜嘲笑的自卑,對自己外表沒自信的自卑,父親的狀況也讓她放不下心。

其實有些事情,只要你走出了第一步,之後的路就會好走很多。要是你感到了迷茫,那就先走出一步再說。

人生本來就跟愛情一樣,應該是不斷的嘗試、失敗,和大膽,去學習,去努力,去進步,去改變。


或許對於更年青點的人來說,這電影很啟發,很青春,很讓我想為自己未來多走幾步。而對我來說,也真的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回頭看看,自己在讀書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勇氣,自然也有過失敗、無知、嘗試,以及成功、滿足、喜樂。這麼一想,雖然我沒Ellie那麼聰明,可是想起那踏出去的勇氣後,發現世界真大的美好,當時的那份激情還能在今天的我的心裡打起了一點水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