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8日星期日

陳水扁。

陳水扁老師的啟蒙課

2008年梁文道寫的文章。

南方朔這人就算了,他立場鮮明,意見看看就好。不過意見歸意見,現象卻是一種客觀的存在:

「愛台灣」不只是民進黨政府的旗幟,還是許多「地下電台」的招牌。聽過那些電台節目的人,都曉得他們討論問題的模式。任何對於政府的批評與質疑,哪怕是多麼局部的問題,都會輕易地被人扣上帽子,覺得那是藍營的偏見甚至陰謀,而提出這些意見的人則一定是藍營的同路人;藍營的人都不愛台灣,他們愛的是中共,他們根本是一群台奸;所以他們一切挑戰和疑問背後的真正目的就是出賣台灣。

在這樣的輿論氣候當中,所有問題都被移形換影地替置成「愛不愛台灣」, 「是不是台奸」的偽議題。

說起這篇文章,倒不是要說臺灣的風氣甚麼的,反正到了今天2021年還是差不多,不過臺灣好在有一個很好的總統,香港人表示非常羨慕;而是借著從前梁文道對臺灣的觀察,我卻發現今天的香港也出現類似的情況,而這個問題我又有跟R認真討論過。

是的,當一切問題都被一刀切成「愛不會臺灣」「是黃還是藍」這種二元問題時,基本上就沒有了討論的意義和空間。

我始終覺得,立場應該是你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而不應該從立場開始思考。

R說她最近很是苦惱,很多時候跟朋友在討論話題時,難免會討論到香港的政治事件(會跟你討論也算是一種信任的表現啦),然後話題總是立場先行,卻缺少了「你為何選擇這個立場」這塊思考,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為反而反」的情況。

我也說不出為甚麼香港人越來越多這種情況。大概是因為,香港人很多很理性解決不到的事情,於是開始習慣/傾向於用情感宣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R:「我太理性,所以我知道但不能理解」)

又,我覺得最近很流行懶人包,大家卻甚少想過懶人包的效果,很取決於懶人包的作者選了甚麼材料,很易就可以誤導、斷章取義。大家卻因為都懶了,於是不去思考、質疑,而是「選對了方向、選了個正確又可以相信的人,連同他的懶人包都可以信任」,然後大家就懶到將所有事情都簡化為「只要做了XXX就等同於支持YYY這個立場」這種公式。

這種怠於思考的狀態,本質上就跟平庸之惡是一樣的,不過是立場不同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