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7日星期六

漢奸。

兩場戰爭與一種想像(比國籍還重二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只毀滅了古老的帝國,確立了現代民族國家的地位;它同時還毀滅了一種民族主義大獲全勝之前的想像:人類(至少是歐洲人)原來是可以無國界限制的,國籍原來是可以不重要的;藝術、科學、文化、階級、某種專業,當然還有金錢,對它們的忠誠原來是可以勝過對民族的認同。而且你還可以大聲地說出來,毫無愧色。法國聽眾並不會因為拉威爾是法國人,便把他捧成國寶或「民族的自豪」,說不定他們就是喜歡德國來的理查.史特勞斯。也就是說,今天時時被人說成是自天地創始以來就存在的,身為人類就該擁有的民族感情與愛國心,曾經不是那麼重要,也曾經不是那麼絕對(有如一張王牌,逢出必勝,其他一切都必須讓路)。


吳清源的漢奸命運(比國籍還重三之三)

且換個角度,不糾纏漢奸事實的認定,也不去爭論求道,藝術與愛國孰輕孰重的掂量,我們來談談吳清源被說成是漢奸的歷史好了。我的意思是,吳清源並非從來就一直掛着臭名,「漢奸」與他的聯繫其實也經過了幾番起落。例如他赴日學棋那年,明明中日關係已經十分緊張,民間反日情緒高漲,但當時並沒有人批評他,最仇日的媒體反而還發表評論為他壯行。到了抗戰,他回國慰勞日軍,與汪精衛政府「合作」,這漢奸的說法才終於出現。四九年後,許多遠在海外的名人都曾因為政治經歷挨批,可是奇怪得很,吳清源就是沒有被人翻出舊賬。非但如此,周恩來還特地托人轉達問候。中日建交,兩國棋界也漸漸恢復往來,那時候的中國棋手赴日,拜會吳清源是項很重要的大事,國內也陸續出版了他的棋譜及著作,大家都把他看成華人的驕傲,不世出的宗師,抗戰時興起的漢奸一說幾乎完全消音。

既然如此,為什麼近幾年,尤其是在他去世之後,「漢奸」又重新回到吳清源的頭上了呢?依我看,這並不是他一生言行的結果,而是時局與形勢變化使然。與二、三十年前的如膠似漆相比,今天的中日關係實在惡化得可以,於是我們又重新有了一個需要漢奸的土壤,好助燃那高漲的民族主義。就好比早前去世的日本影星高倉健,二十年前深受國人喜愛,於是從官方到民間一致誇他是「中日友好橋樑」,哀悼他的離去。如果他是現在這一代人,恰好還紅遍中國,又會不會有人說他是「文化入侵的橋頭堡」,批評他的粉絲是「崇日走狗」呢?說到底,這是個習近平在國際會議上給安倍晉三臉色瞧,而老百姓就要拍手叫好覺得長志氣的年代。吳清源死逢此時,豈能躲得過漢奸的封號?

對於「漢奸」的用法,多了解點歷史、多想一下的人,大概都知道是甚麼一回事,也不用多說了,分別只在於你是心甘情願耽溺於這愛國的大海之中,還是看透了一切只在乎用與不用的覺悟之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