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程門弟子滿天下—程顥、程頤〈哲學五厘米〉2018-10-15
125.宋代儒學的集大成者—朱夫子〈哲學五厘米〉2018-10-22
126.鵝湖之會—儒學的本質分歧點〈哲學五厘米〉2018-10-29
127.王陽明— 知行如何必然合一?〈哲學五厘米〉2018-11-05
從前對於朱子的種種偏見和誤解,先不多說因為太羞恥了XD。不過看到朱子在wiki上的記載也出現了很大變化、充實多了,說明wiki真的只能參考用XD
又,自宋之後的儒學幾乎都發自孟子之儒,分別只在於是理學派還是心學派而已。不過預認「心即理」這點似乎又真的,太過理想化了點。我也太易被影響到。
不說及朱子對於天理之類的論述(我也不懂),我個人確是很認同這種格物致知的精神:不是叫你對著一枝竹無止境地格下去,其潛在意思其實是,要對世界的知識有著謙遜的心,「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當然,對於人慾我又不會覺得要盡去人慾才能存天理 欲望令人快樂應該多享受(過多的欲望確實有控制的需要啊?誰能說不是?),但我覺得這種謙遜的態度,跟後來心學的「知行合一」並沒有衝突。
心學後來的發展確實有點像禪宗。而心學對明中後時期的影響也意外地深遠。不過我個人覺得,不少現代人對王陽明的崇拜,還有不少源自於他「全能大儒」這個身份:能上戰場又能取得勝利的儒學大師,大概就只有他了。又,我覺得不少人還是受到了《明朝那些事兒》的影響,是以從心學的角度對理學有點不屑。
某個程度上來說,心學其實是理學去到極致時的反動,就有如韓柳二人的古文運動,或是今文經去到極致時發展出來的讖緯之學,又會發展出玄學。
世事如此,「已經強大起來了」的下一步就是衰落。
(126. 14:21)被別人否證,是應該要享受的,因為你可以擺脫無知。
喜歡這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