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星期六

.

剛好看書看到說劉備和關羽的關係,說到關羽之死,固然他自己性格是一大問題,可是也有可能他敗走麥城,是出於劉備的陰謀:
如羽,世之虎臣,又非封等倫也。功多而無罪狀,除之則不足以壓人心,不除則易世所不能御,席益厚而將掣撓吾大政。故不惜以荊州之全土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非媢之也。(《訄書.正葛第三十六》)
當然我是不可能去直接看章太炎先生的文章的,他的文言文對我來說有夠艱深,要點時間消化。是說,我看的是方詩銘先生的書。不過就發現他整篇文章都被放到這裡來,還抹走了方先生的名字,真是不應該。
對於關羽早年跟劉備的恩情啊、還有降漢不降曹之類的就不多說,KANA大大說得很好的一點是:
雖然關羽的驕傲自負,最終為他帶來失荊州的大敗,但所謂傲氣,有時候會等同於強烈的氣節與原則,亦即是所謂的「義」。
我們都知道,當時還滿流行「任俠」這東西的。是以作為一個亡命之徒出身的關羽,我個人覺得他的「國士之風」可以說是非常有性格。
要是說,蜀地在漢中一役後無力協助關羽;要是說,劉營對關羽戰況有樂觀情緒;要是說,關羽失荊州之快趕不及營救,我想都是成立的,用不著倉卒跳到陰謀論,作「劉備與諸葛亮存心害死關羽」一類立論成疑之語。就算關羽此役覆亡收場,而且有其自取其敗的要素,但縱觀整個三國史,關羽的神威根本沒人能夠複製,北伐幾乎直取曹魏核心,從背後捅刀的吳國在往後幾十年都做不到。
再引述:
從地理與當下條件,蜀漢由上庸發援兵是最現實的做法,但劉封和孟達沒有成全關羽,大失良機。劉備亦恨劉封和孟達壞了大事——《三國志.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由此可見,方詩銘先生說:「更為重要的是,聽任關羽破壞《隆中對》策劃,挑起對曹操的戰爭。對此,劉備似皆若無其事」,劉備是否真的「似皆若無其事」都是一個問題,從「先主恨之」就可以看到,不論是從公還是從私,失去關羽對劉營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而這實在很難用「因為關羽太難控制所以我們要除掉他」作為解釋理由;就算是,我都會理解成,他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而不得不壓下自己的個人情緒。

還有呂思勉先生在《三國史話》中也有提及到:
这件事情,如其就事论事,关羽的刚愎而贪功,似应负其全责。如其通观前后,则刘备的急于并吞刘璋,实在是失败的远因。倘使刘备老实一些,竟替刘璋出一把力,北攻张鲁,这是易如反掌可以攻下的。张鲁既下,而马超、韩遂等还未全败,彼此联合,以扰关中,曹操到难于对付了。刘备心计太工,不肯北攻张鲁,而要反噬刘璋,以至替曹操腾出了平定关中和凉州的时间,而且仍给以削平张鲁的机会。后来虽因曹操方面实力亦不充足,仍能进取汉中,然本可联合凉州诸将共扰关中的,却变做独当大敌。于是不得不令关羽出兵以为牵制,而荆州丧失的祸根,就潜伏于此了。
簡單來說就是當初因為劉備心計太工,間接地影響到日後涼州無法一同打關中地區。我想這裡又未免太過後人視角了,對於當時的劉備而言,我覺得劉備想傻先吞劉璋是一個可理解的行動。不過這個《三國史話》更像是呂先生的歷史隨筆,說不上有甚麼很實際的參考用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