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0日星期日

粗口研究。

之前有在書店看到一本類似的書,當時就好想買XD,不過沒錢沒空間也沒這個急切性,就放了下來。

我想書的內容會是我更想看的,裡面除了Nicolas Cage的演出之外,其餘人物略嫌嫌浮誇。不過也有一些有趣的小知識例如:FUCK有非常長的時間完全與性愛無關。直到14世紀才開始有一種與性愛相關的含義。

至於髒話何以成為了一個髒話,更似是後來開始出現一些更優雅的字眼(或是開始被覺得不雅,okay雅者正也......),於是那些原本的詞語就成了髒話;再現代點說,就是有一批人把自己認定的文雅潛移默化、傳揚開去,像是分辦善惡果那樣。而,本來詞義一直都會有所變化,不單是詞義弱化的現象,還有不少文化交流(學術點的例子就是tsunami成為了一個英文字,厭惡點的就是影片都被叫做視頻etc),甚至有如「政治正確」這種字眼都可以略帶貶意,「女權」二字被用起來總是陰陽怪氣。

整個series下來,每集都看到一次的相關話題,除了是該粗口的來源和用法之外,還有就是對於整個電視、電影界的評審制度,尤其是那個Hays code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原來電影分級之中,G是不可以講任何髒話,PG是"Limited swearing, zero FUCK",PG-13是"Shit's ok, one FUCK"等等。

再看了一下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先分成能播和不能播,IIA是「並無裸露的性行為片段;部分含蓄的祼露場面。含有少量暴力或恐怖內容,稍有打鬥場面」,IIB是「部分清楚而明顯但短暫的性行為片段;清楚而明顯的裸露片段;含有少量的不雅用語對白或恐怖內容,有中/高度的血腥暴力、驚嚇鏡頭,自殺、虐待、毒品描繪」。

至於甚麼是「含蓄」「少量」「稍有」「明顯但短暫」,就真要點首歌了w。

意外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字眼,

Acronymic Etymology

The practice of using the letters in a word to create its origin story.

又,"Damn"是唯一一個在聖經出現過的粗口。


事實上,「粗言穢語」又稱「瀆神之語」都是這裡來的。

Profanity
1. [noun]blasphemous or obscene language
2. [from Latin "Profanus"]outside of the temple.

"Damn"最初是指宗教含意上的「下地獄」,或是法律意義上代表「指責某人是有罪的」。兩者都源自一個拉丁文的動詞"damnare"。

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是,因著宗教上的神聖,連帶法律也會帶上「下地獄」=「有罪的」

You swear about what you care about.

就是世界不同地方的粗口,反映這個文化最在意的是甚麼。

(這才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可惜只有大概10秒,而且沒有華文化圈的介紹)

在這個《粗口研究》中,固然影片中一眾人等都對粗口讚不絕口、非常流利,大量正面評價,又能宣洩情緒,又直白又有趣又多變化等等,但我覺得這不能否定粗口對別人的侮辱能力,而這是片集沒有提及的。

當然,侮辱不一定要用粗口,但粗口帶有一定的侮辱性,視乎你把那個侮辱的箭頭指向甚麼地方。

Minced oath 變體 (Wiki叫做碎誓)

我反而覺得這種變體別有一種趣味,例如Princess Bubblegum就常常說What the nuts(她是Princess of the candy kingdom)或是Princess Carolyn也常常講What the fish(她是一隻貓),相應的變化又能配合角色特質,非常有意思啊。

又其實,中國人在這種文化上才特別條出呢,直到現在我還會唱這首草泥馬之歌,更直接影響到大家都不知道草泥馬本名叫羊駝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