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星期一

FB雜。

最近太忙了,一口氣把這幾天看到的資料整理一下。

「關於北宋的迷思」與「糾纏北宋的迷思」

有關宋,我充其量不過是看過幾本書,或是一些速食歷史,完全稱不上有認識。話說回來,很有趣的是,我好幾次看的都是有關於王安石變法的書,於是也變相看到認同王安石變法的觀點,加上近年不少為兩宋翻案的文章,難免受到影響。於是看到這篇「北宋經濟成就再高,都是個很愛搞小動作、常常痴心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國家」反覺新鮮。

但話說回來,北宋廢帝雖苦,最慘的終究還是平民,尤其是燕雲的平民。他們身處大國爭奪的第一線,被不同國家的軍隊來回肆虐。據宋金開戰前北宋方面的記載,燕雲當時的社會狀況至為慘酷,甚至連人肉都成了交易商品:

「是歲,燕山大饑,父母食其子,至有肩死屍插紙標于市,售以為食…牙兵皆骨立,戍兵飢死者十七八。上下相蒙,上弗聞知。」(〈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箋證〉,頁9)

這是北宋的另一面,是繁盛華麗的《清明上河圖》裡面不會出現的景象。有些教科書或許會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但卻鮮少提及這些民眾的苦難。

如果一定要說同情心的話,跟北宋的帝王相比,我還是會比較同情這些燕雲平民,儘管這些人大概不會寫漂亮的瘦金體書法、不會畫美麗的山水花鳥畫、沒用過精緻的汝窯官瓷;而且,歷史也沒有記載他們的名字。

興亡都是百姓苦啊。

又,

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是大遼國這臣,欲只記得父母私仇,不思盡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蕭峰蹭上一步,昂然說到:「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入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少宋人慘遭橫死?多少遼人死於非命?」他說到這裡,想起當日雁門關外宋兵和遼兵相互打草谷的殘酷情狀,越說越響,又道:「兵凶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財足,只須有一二名將,率兵奮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咱們打一個血流成河,屍骨如山,欲讓你慕容氏來乘機興复燕國,我對大遼盡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

真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中國人看得進眼。被長津湖感動到的人都真心戇鳩鳩。

我也是看到這post才看到的文。

「立場」和「眾新聞」停運 大家應該看什麼?

因此,日前封關等假新聞才會傳得沸沸揚揚,因為大家接觸資訊時,仍然不太在意消息來源。你在WhatsApp收到封關的消息,看見文筆很專業,便立即轉發,順便跟親友討論一番,並不會第一時間核實消息。

在這種習慣底下,即使傳媒機構一間接一間倒下,香港人還是不愁沒有可讀的新聞,因為演算法和親友們永遠都會給你奉上最有趣的「新聞」。沒有《國安法》的批判分析,沒有在囚者的權益報道,還有叱咤、MIRROR、「造星」……只對政治新聞感興趣的人,則可能沉迷YouTube,聽KOL(關鍵意見領袖)的「獨家」分析。然而聽眾沒有為意的是,所謂分析,其實都是綜合傳媒報道所得來的二手資訊。當一手資訊岌岌可危,二手甚至三手評論,還有什麼價值?

然後巴別塔(?)又再點評,說,

正如我之前所講,香港人睇新聞,唔係要睇真相,而係要睇自己鍾意聽嘅故仔,所以藍屍走去睇李梓敬、黃屍會走去睇燒山世柒,同以前大家聽黎明唔聽劉德華、聽譚詠麟唔聽張國榮係無分別

而最諷刺嘅卻係,好撚多黃屍成日覺得無咗黃絲媒體後,就只有燒山細良世柒4X沈國屍呢啲黃標KOL先會講出香港真相,但佢地都只係綜合傳媒報導尻吹一輪,無咗黃屍口中所謂「真相」嘅一手資訊,二手同三手評論又有何價值?

唉,倒是真的。更令人苦笑的是,現在明報又開始被批鬥了。

「前奏」被淘汰了嗎?

其中一項消失的事物就是「前奏」,節目特別找出平成 3 年(1991年)和令和 3 年(2021年)的年度榜單相比,發現經過 30 年,熱門作品的前奏秒數足足少了 15 秒,其中更是有接近一半的作品是沒有前奏直接開唱,有興趣的樂迷不妨能夠找來聽聽看。

記得好久之前有在相馬的page中看過相關討論

再仔細點說個例子,近年來不是有很多歌為了搶耳為了Streaming而減去Intro及間奏的,我一直不太喜歡這個取向,覺得也太過遷就市場了吧⋯⋯如果單純宣傳日本音樂,可以照樣全部收貨,推廣這個做法了不起。

(要說明一下,我反對減去Intro及間奏這個做法,不代表我不喜歡這些歌。「白日」及「Lemon」這些我奉為神曲的都是沒有intro,而我只是不喜歡這個做法太過氾濫。因為根據上次紅白那帖子的留言,有些會說我不喜歡偶像,但正如上面所言,我不喜歡一個偶像的使用方法,不代表我不喜歡偶像本身。)

還有一個「現在的流行音樂越來越短」的問題,

過去,音樂創作者是透過賣掉一張專輯或單曲CD來賺錢。1995年,歌曲的長度大約是4分30秒,而現在歌曲大約長度是3分42秒,原因就在於拿錢的方式不同。

跟實體銷售不同的是,如果透過串流音樂賺錢,只有當有人聽一首歌聽到30秒以上,才會獲得一次分潤。一般猜測,Spotify給每首歌的分潤在$0.004至$0.008之間。

也就是說,不管歌曲長短,分潤金額都一樣,5分46秒的〈後來的我們〉和3分30秒的〈我真的受傷了〉沒有不同。

當然,Spotify是近年才興起的事物,「流行音樂」卻是大勢所趨,就有如YouTube的短片不及長片受歡迎、TikTok又能勝過YouTube那樣。這個資訊碎片化就是可見的未來,所以我們才更需要連結、整理資訊,深化和理解觀點的能力。同時看到十個觀點不難,問題是你需要理解、整合、篩選、去蕪存菁。

尤其是大家都不愛深入思考、凡事google完就算的時候w

我個人也是有點奇怪,何以香港人覺得自己對美國有如此影響力。喜歡「政治人物就係一件高度中空嘅博弈客體,乃至各式時代意志嘅供求容器;政治決策就只係一刻結果嘅一刻表現」這句,確實呢。於是,我們在政治人物身上尋求些甚麼,實在有點好笑。

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卻又越來越多人認真。不是要「眾人皆醉我獨醒」那麼清高,只是,先做好甚麼心理準備,日後就沒那麼難過。

又,想起了MJ那句,

If you expect disappointment, then you can never really be disappointed.

不單是因為由Zendaya......不、MJ講出這句,而是這句我真的喜歡。

是呢。

外話:都這麼多年,Facebook的嵌入還是如此地爛。當然,可能根本Facebook就沒打算做好,它就是要你留在Facebook裡面看,而不是引用到外網。然而它真的好爛啊,用著很不爽,但又想對作者略盡綿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