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5日星期二

追風箏的孩子。

「為你,千千萬萬遍。」


令我追下去的動力,很大部分是因為我對作者筆下的阿富汗有興趣:那個1979年前美麗的阿富汗喀布爾。還有主角阿米爾和他的忠誠僕人哈山之間那段兩小無猜的純潔友情,真奇怪為甚麼都沒有人出他們的BL本好啦這書很有名我還是認真點好了。

雖然說阿米爾哈山之間的友情日月可昭,但仍然掩蓋不住阿米爾哈山擺脫不掉的階級觀念和自私:他想獨佔父親對自己的愛,例如這令人最傷心的一段。

哈山即將被老強時,那個施暴者問哈山一個問題:為甚麼你願意為阿米爾做到這個程度。哈山說,因阿米爾大人和我是朋友。

這時,一直都躲在某一角,看著這一切的阿米爾,卻沒有因為這句說話挺身而出。一方面是因為害怕,可是阿米爾知道,在他心底深處的聲音說:他只不過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

當中或許還有些「他搶走了爸爸對我的愛」的成份,總之,從來沒有一句是有關「他是我的朋友」這樣的描述。

唉,哈山果然是個好僕人。


之後大約四分之三的故事都沒有了哈山的身影,而是開始被作者置入一些東西:繼續對納粹思想的鞭屍;阿富汗戰爭後,阿富汗人在美國的和平堅忍,還有對自己文化的自豪和堅持;還有美國人對外來者的包容、人道,以及自由開放,彷彿接受了美國式的文化,就是走上富足的道路;有如夢魘一般的哈山的身影,並隨時向阿米爾襲來。

除了最後一點,前面幾項都令我覺得非常傷眼,嘖,這看起來就好像那些甚麼同性戀受神的感化終於都走回正道遠離撒旦斷開鎖鏈斷開魂結與異性結婚美好人生。

之後阿米爾理所當然成為了有名的作家後,因為爸爸的好友拉辛汗召喚,才回去已經面目全非的阿富汗,聽完阿富汗的經歷,置入一下對蘇聯和塔利班的批判,然後再聽哈山的結局,找尋他的兒子,作為續罪。

不過從阿米爾哈山的兒子索拉博的行動就知道,阿米爾根本仍然不理解當年哈山被施暴的苦痛,他只是自以為是地續罪,在作者的安排下,才得以在索拉博面前被痛毆。這個幸福的少爺,出生有僕人服侍,念書有父親出錢,看中的女生喜歡自己,結婚還是父親出錢(雖然說這個是他們的傳統習俗啦),寫成作品了就暢銷,他有甚麼人生困境可言?這種幸福的人生贏家,承認一下自己的錯,痛斥一下自己的不是就過去了。


阿米爾最後為甚麼願意去找索拉博?在我看來,是因為他對於哈山的愧疚,原來他真的是自己兄弟(所以之前甚麼「用同一個胸脯餵大的孩子就是兄弟」,在確認真的是兄弟之前聽聽就好),他是私生所以有很多多東西都得不到,於是自己就要作出補償。所以在爸爸的好友拉辛汗說出哈山的真正來歷前,哈山還只能算是自己的忠誠僕人,然後才是玩伴。不是朋友喔。



總括而言,情節是有點感動有點深刻,可是只有一點,因為這些都只集中在阿米爾哈山快樂地生活的故事裡面。之後的劇情發展都可以預測,說穿了,就是一個少爺的幸運成長故事,後來覺得對自己的僕人有點不好意思,於是去被打幾拳就可以被消去自己罪孽的一個故事。

這本書對於不認識中東(特別是阿富汗)地區的人來說,是一部很不錯的小說。我想,這本小說之所以暢銷,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在2003年出版,正好切合了當時美國人民對於阿富汗的好奇之類的。據說很多人看到很感動,我覺得嘛,這就是一本配以不錯的阿富汗歷史故事、順便宣傳一下來到美國的穆斯林都和藹可親人畜無害,還有我們也曾有光輝的歲月、值得驕傲的文化和生命力。

唉,難怪Twilight會那麼大賣......



儘管這本書有關於阿米爾哈山快樂地生活的部分很少,可是我對這本書的印象,還是留在哈山阿米爾的快樂少年時代,以及哈山阿米爾說的那句話:

「為你,千千萬萬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