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人比我們更在意:為何宣仁盛世一下子發生靖康之難?
有趣。
南宋人非常在意,有理性的分析,也有非理性的「報應說」:徽宗的文采那麼好,擅長詩詞歌賦,自然就是李後主轉世了。......是李後主報怨,為了報怨投胎成為宋徽宗,負責敗壞江山。
投胎轉世之說在當時非常流行XD,本來想說「是不是當時佛教很流行」啊之類的,結果......
這只是個小插句,意在甚麼就不明說了。
1.
北宋對自己的軍隊戰鬥力相當有自信,其自信源自神宗年間。某程度上來說也算是變法的後果吧。當時北宋對西廈還是贏多輸少,因而令當時的宋對於金的戰力估算有相當大的落差,從而埋下了靖康之難的遠因。
2.
我們認為北宋後期政壇上有很壞的傳統,元祐上台之後,舊黨清算熙豐的人;到元祐年間,高太后死後,哲宗親政,紹聖、元符的人清算元祐的人;哲宗死後,崇寧的人清算紹符的人;宣和的人又清算前人,靖康清算宣和,新舊黨交替執政。
這個就是初中歷史書中常常提及的「新舊黨爭」,而這種風氣也直接影嚴重干擾到政府的很多施政。另一點有趣的是,蔡京固然是傳說中的「宣和六賊」之首,但他對舊黨清算之徹底可謂北宋之最,卻也因而造就了廿多年的穩定政治局面(施政好壞則是另一個問題),是北宋政治局面上罕有的狀況。
徽宗對權術操弄非常有一手,何教授說「蔡京被他玩得非常盡,鄧大人都是三上三落,他卻四上四落」,總之有甚麼需要就拉他進來「拉一派打一派,放他去打些甚麼人」;一旦有甚麼不祥之兆出現,就會放任言官去「打倒蔡京」。最狠的是徽宗又曾瘋狂暗示蔡京的兒子「你把你爸拉下來,你就可以當宰相」,於是都80歲的蔡京才做了幾個月宰相又被撤職。
當年曾經有一位叫章惇的人,他曾公然說當時還沒登位的徽宗「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一方面突顯了當時的言論風氣甚是自由;另一方面何教授又說:當年章惇是被朱太妃收買,朱太妃想捧自己的兒子登位,於是收買章惇讓他講徽宗壞話XD。
所以,與其說「新舊黨爭」的鬥爭之激烈,很大程度上是皇帝有意縱容出來的。
3.
徽宗在權術一事上很有一手,卻似乎是太有一手了,沒有澄清的治風,喜用小人(根本就跟嘉靖帝一個樣),於是稍有風骨之人基本上都難以在朝上立足;比如說到了要清洗「宣和六賊」時,朝中風氣自然是有多大力打多大力,務求令大家都相信自己與這六賊有不共戴天之仇。這些被徽宗培育出來的能臣,自然有治國良方,也就可知道金人打到來門口時,他們會有甚麼反應。
是個典型的「有怎麼樣的老闆,就會有怎麼樣的下屬」故事,呵呵。
不過很可惜的是,不夠時間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