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滿好看的。
一開始是衝著「很多人都混淆了『道德相對主義』和『道德虛無主義』」這句而聽下下:因為節目開始講的「一切都是觀點與角度問題」這句,我自己也常常在用。
純粹很現實地擔心自己是錯的。看完之後有點得悟,不過沒甚麼好說的。下面是無關的隨筆。
。
道德虛無主義(英語:moral nihilism或ethical nihilism),一種道德觀,認為沒有什麼本質上是道德或不道德的。例如,一個道德虛無主義者會說,殺人——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本身既無固有的正確性,亦無固有的錯誤性。道德虛無主義者認為道德來自於構建,它是一套人造的複雜規則和建議。道德信奉者可能在心理、社會或經濟上佔據優勢,但道德本身不具有絕對實在性,它甚至不具有相對實在性。
而,
道德相對主義是一種立場,認為道德或倫理並不反映客觀或普遍的道德真理,而主張社會、文化、歷史或個人境遇的相對主義。道德相對主義者與道德普遍主義相反,堅持不存在評價倫理道德的普遍標準。相對主義立場認為道德價值只適用於特定文化邊界內,或個人選擇的前後關係。極端的相對主義立場提議其他個人或團體的道德判斷或行為沒有任何意義。
這樣一看就有了更清晰的分別:道德虛無主義就是「因為『道德』本身是人為虛構的,所以『道德』本身就是一種虛無,也就無所謂道德不道德的問題」。
我認為『道德』本身確是一種人為建構的人類社會行為標準,就算是「神所喜歡的事」於我而言都是一種人為的後天加工,於是講究『道德』的時候,往往就會事先涉及那個社會本身所要求、所看重的標準是甚麼。雖然這種『道德』的提倡幾乎完全是人為設立,卻不代表『道德』就全無價值或存在意義: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快樂地、幸福地討論著『道德』的意義,這種前人一直為之努力的道德教化及推廣功不可沒。
「從大約200萬年前到大約2萬年前為止,整個世界其實同時存在多種不同的人種」「過去多種人種共存其實是常態,現在地球上只有『一種人』才是異常」「不論智人是否罪魁禍首,但每當他們抵達一個新地點,當地的原生人類群族很快就會滅絕」
— one (@_nosmoking_) March 13, 2022
說不定我們一直都是最殘忍的人種呢,戰爭不過是本能的衍生。#摘
這只是一個「說不定」的想像。不過人類......智人種吧,有一種可以很惡劣的發展,就不多說了。今天的溫良恭儉讓完全是教化的成果。
我沒研究得那麼深入,我只是提出一些個人想像:孟子之提倡性善,或他提倡性善,就是他覺得「只要讓人相信人的本質是善,他們就會開始多做善行減少戰爭,那這個世道的戰事自然會少一點」。他提倡善,提出「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就是很敏銳地捕捉到這些人腦海裡一閃而過的不忍,加以發揮。
今天回看,孟子能在那個戰亂的時代,頂著不少世界的惡意,去四處跟人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善良的人」,那種毅力和氣量,果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
如此一來,即使我們清晰的地認知到道德是人為建構出來、也有搬龍門的危險,卻還是可以留有一套最基層的、普遍認同的道德基礎。例如節目裡面提及到親友的葬儀問題:有些文化接受火葬、有些則接受土葬等等,這就是文化層面上、橫向的道德相對性;但當這個行為、動作都出自一個同樣的善意動機時,那這份善意就是一種普遍性的道德基礎。又例如面對搬認門,在我們的認知下,認門再搬都難以發展至「殺人是良知」這種奇怪的地步。咦不對,某些國家好像可以
例如,在亞里士多德的概念裡面,奴隸作為奴隸是道德的,而現在的我們知道不是,這就算是時空性的、縱向的道德相對;但亞里士多德的出發點,也就是「適才適性適本質」這部分本身,我還是部分同意的(主要針對「平等」這部分)(不過再加點自由意志就會更好,例如我適合當A還我還是可以做B),就是一種普遍性的道德基礎。
。
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有點tricky)道德相對主義並非一種絕對相對,而是相對相對,例如當面對那些「我覺得殺盡美國人是對中國人的正義」時,不是「因為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角色觀點問題,你也有你一定的道理」,而是放一個前設「但有個幾乎絕對的前提:需要傷害很多人的都實在難以稱上是正義」,那就不會遇上這種「包容就是連垃圾都要包容」這種困境。
。
又,固然這些哲學賢達們需要為自己所學習、相信並運行的那套system討論,但於我這些小薯而言,無需all in 我的所有信仰,宣稱自己是某某主義(甚至加上信徒二字),學習一下每種被萃取出來的好地方不就夠了?
好比,我又不是程式設計師,無需由programme寫起、每個細節都運行無礙、del盡所有bug,我只是個有空就用apps聽個歌、想打機了就開一下PS4,不同地方拿點樂趣,不就好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