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7日星期日

慈禧。

好看。

嗯,我對中國近代史(1841-1911)幾乎毫無認識,現代史(1911-1949)更熟一點。抱著好奇心態買下這本書,反而有點驚喜,在被肯定這本書沒太多失實的地方之後,就安心看了XD

整本書從慈禧小時候幫父親賺錢開始,講到她人生中最後三個小時,講到她從咸豐、同治到光緒這三朝一共做過甚麼事。雖然偷偷覺得作者對慈禧的內心描寫時有太多個人想像XD,但整體而言都來自不少有據可憑的文字記載,有一定的可參考性,只當作慈禧時期的中國史來看也無不可。

之前對慈禧的印象不外乎「任意動用軍費滿足一己私欲的蠢女人」「世界上唯一一個敢向全世界宣戰的大白痴」「逼到梁啟超要逃亡、不滿變法動了自己權力的腐朽代表」等等,還有多慈禧太后千奇百怪的傳說,有可能是康有為的抹黑中傷。

慈禧才是當時大清朝廷中現代化的最大支持者;她雖然把持朝政,但清四大名臣之中,張之洞就是慈禧一手提拔起來的,李鴻章亦一直被大力重用;又例如一些洗費的傳說,深宮中人的豪奢可以想像,但中間更有不少是這類撈油水的玩法吧(以及這個很有名、皇宮內的雞蛋的故事)?有甚麼抱怨就全都推到上大人身上,大家一起發大財,誰敢說不呢?說會說不呢?

到了書的後半部,她與光緒帝之間的政治鬥爭導致朝政出現問題是事實、下令處決譚嗣同等人是事實、放任義和團引發八國特別軍事行動也是事實。只是我們不能單以她晚年的錯誤決定,就評定慈禧是一個非常負面的人物,更何況這當中有太多是不符史實、似是而非的抹黑。

又,書裡面把李鴻章寫得非常滑頭XD,例如本來慈禧不收禮物,李就是利用慈禧最喜歡的東西,成了送禮第一人、壞了先例;他明知北洋水軍的斤兩,仍在求功心切的光緒面前大吹特吹;或是恃著自己的實力和外交手腕,遊走在各國之間大撈特撈等等。

另,書本都集中在描述慈禧如何努力令大清如何「不太急促地改革、又在列強之中求存」,但這些都是朝堂之上的成就而已,對於當時民間情況並無細說。例如,到底當時的中國人是受了何等屈辱,導致加入義和團的人數以萬計?


書摘,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劔,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爲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嘗見其畫像,氣魄雄毅絶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衆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爲稱首哉!

徐繼畬從美國看到了中國夢:天下為公。他還寫到,美國就像儒家理想中最完美的唐堯、虞舜、夏禹三代。那時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皇帝用推薦「禪讓」的方式產生,自己生活跟普通人一樣。(P. 84)

想起了當初伏爾泰對孔子的欽佩XD,距離總會產生很多美好的想像。

這場滅頂之災,帳一向算在慈禧頭上。人們把建海軍的錢去造頤和園,導致戰爭失敗;說他一意議和;說她在戰爭期間不顧反對大辦60大壽。有人還捏造了句慈禧名言:「誰叫我一時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輩子不痛快。」事實上,沒有任何嚴肅的文史資料記載她說過這句話。中國的現代海軍是慈禧創建,她為了修頤和園從海軍拿的錢,並沒有對海軍建設生根本性影響,甲午戰爭失敗與修頤和園無關。一意求和的更不是她。宮廷中只有她一個人毫不含糊地主張拒絕日本的條件。

甲午戰敗、馬關簽約,責任歸根究底在光緒皇帝。他弱不禁風的肩頭承擔不起前軍重擔。赫德當時慨嘆道:中國「沒有首腦--沒有強人」。(P. 210)

慈禧重新執政之後,常點出叫《天雷報》的戲。故事是一對窮人夫婦收養了一個棄嬰,後來棄嬰成人考中狀元,二老前去看望,棄嬰無情不認,二老悲憤,雙雙碰死。天理不容忤逆的狀元,雷公把他劈死,慈禧看戲時傳令把狀元改成丑角,增添了讓觀眾痛恨狀元的對白:當狀元翻臉不認 人時,眾人說:「求狀元老爺開恩,賞給二老幾兩銀子,叫他二老回去罷。」狀元置之不理;二老碰死後,狀元白:「撇在荒郊。」為了表現上天懲罰逆子的力度,慈禧增添了五個雷公、五個閃電,以及風伯雨師,加強了音樂效果。戲中的忤逆人,在她來說就是光緒,她無法在現實中報復,就借戲洩憤,看著他在舞臺上遭天譴、受五雷劈,以解心頭之恨。(P. 252)

添了五個雷公、五個閃電,以及風伯雨師」莫名地可愛XDDD,好想知道當時那戲是怎樣演的(大笑

美國比赫德幸運些:它的好意得到承認。接受賠款幾年後,它主動提議尚未付足之款項不必再付,轉用於教育。清華大學得以誕生,庚款獎學金將一大批最好的中國學生送往美國受教育,他們是未來中國現代化的棟梁。美國也是唯一一個把八國聯軍時期拿走的銀子退還中國的國家。一九〇一年,美國軍隊在天津政府衙門繳獲五十萬兩銀子,六個月後,這筆錢折合成三十七萬六千三百美金交還中國。(P. 299)

然後你看看,現在的清華都出些甚麼人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