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6日星期日

派系。

解析民進黨派系:黨內山頭「圈地共治」背後的秘密

嘩......好久都沒看過這麼純在講臺灣政治的文章了。

自2020年他們總統大選之後,就沒怎麼留意過臺灣的政治,剛好路過看到這系統文章,就覺得也有需要update一下自己。

看了一下才知道,原來2022年是臺灣「202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難怪最近開始看到民眾黨的笑話。

韓國瑜就是在上次2018年的選舉一戰成名,印象中當時民進黨執政了兩年,很多地方「由綠轉藍」說是很多民眾對執政黨不滿而出現;不過這種不滿好像在2020年總統大選時被消解下來:尤其是這幾年,國民黨開始連遮羞布都不戴上,直接光脫脫跑去中國(最起碼我場外人是這樣覺得的),所以現在關注的已經是「民進黨內部的派系鬥爭」。

本來還很擔心臺灣自蔡英文之後還有甚麼人會接力,看完這些文章之後才發現「原來如此!」(內容農場tone)

【圖表】從2014-2020的民進黨中執委名單,觀察各大派系布局與勢力消長

【藍綠比較】連系、馬系、王系?國民黨的派系運作,和民進黨有什麼不同?

首先大概了解一下他們有甚麼派系, 然後就發現,

目前雖然蔡英文定鼎一尊,但實質上還是派系共治。......民進黨雖然也面臨過工黨、社民黨與新國家連線的出走挑戰,但派系拉大隊出走的狀況還沒有發生,這也是民進黨票源相對鞏固的原因。但修憲與解散派系動議之後,黨中央提名權大增,讓過去派系共治的傳統受到挑戰,這也是蔡英文擔任總統兼黨主席在黨內可以橫行無阻的原因之一。

派系的初衷是倡議政策,但現在越來越偏向職位的爭取。

感覺上,現在的民進黨有點像日本自民黨:黨有甚麼走向,就視乎黨內甚麼派系把握著關鍵的位置(甚至跟支持人數、議席數量無關),例如英系一直以來都沒甚麼席位,但大家都知道她的地位。


跳過那些美麗島系列、謝蘇二人等等,直接跳到重點。

【正國會】水牛伯領軍「監督」新潮流與蘇貞昌,民進黨內最有力的「反對黨」

嗯,這篇寫得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大概意思是,正國會有一定影響,卻又點各處不討好:以前曾經出現過跑票事件而被視為叛徒,「連續兩屆議長選舉,以賴清德為首的新潮流,都在台南市議會遭遇失利」,而得罪了黨內最大派系新潮流;現在正國會之中只有一人把握「行政資源優勢」;想向行政方向走嗎?於提名上有非常高話語力的英派,又應該只會支持鄭文燦;而正國會的重點人物林佳龍,意圖挑戰前大佬都挑戰失敗的新北市市長選舉。

總之就是看似有力(「橫跨老中青三代」)、卻意外地沒戰力的一個派系。

另,

當國民黨越來越緊靠中國國民而疏離台灣國民,政黨輪替機率越來越低時,長期執政的民進黨勢必將形成黨內派閥平衡執政並互相監督,而正國會雖橫跨老中青三代,又同時深受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三位總統實質力影響,卻又好像是最命運多舛的派系。

政黨輪替機率越來越低」這是真的嗎?(暗爽),雖然也有違李登輝先生的初衷,但好歹臺灣還是有大選,也就是權力限制的機制。日本還是一個對政治非常冷感的國家,臺灣可沒有這種氣氛,加上無法避免的環境因素,臺灣人對於政治的熱衷力度就有多一點先天優勢。嗯,這也是為甚麼說「臺獨是臺灣選舉不可能不存在的議題」。 


【南北流】2024年的國際樣貌,將決定新潮流的台獨「路線」與「出線」

【新潮流】不同於其他派系的「黨中之黨」,2024南流、北流誰主誰輔?

2020總統大選期間,當時身陷各種爭議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於政見說明會上,秀出一張手板,有媒體將之稱為「新潮流百官圖」,列出新潮流派系人馬當時任職,韓加碼砲轟他們不僅藉著民進黨控制了中華民國,更指新潮流宛如癌細胞,眼中只有金錢、權力跟鬥爭,「他們在耍政治,他們忘記了,台灣人民過得多辛苦。」

韓國瑜當時還向總統蔡英文喊話,「你就像布袋戲一樣,在上面當總統,但新潮流的手把你控制住。」

台灣時值「抗中保台」、「芒果乾」氛圍炎上,韓國瑜一番言論被當作笑話看待。

然而,攤開民進黨檯面上公職人員和民意代表來看,從2020年晉身新科立委的賴品妤,富有經驗的鍾佳濱、張廖萬堅、許智傑、林俊憲、郭國文、劉世芳等,乃至被認為是「南流」又自成一派的「菊系」掌門人監察院長陳菊、賴清德,加上不被媒體注意的檯面下重要人物,新系的根可謂「廣深」。

對於「新潮流」的,我相信以韓國瑜的智慧,他是沒那個觀察力和資源得出這份名單,也就是說這有可能是外國勢力長期的觀察結果。這才是讓我驚心的地方:外國勢力對臺灣的了解從來都不淺薄,說實話當時他們創造出來的「韓國瑜」也真擊中了不少不喜歡民進黨、對中國有一定情意/感情聯繫,又不被國民黨所關心的「沉默大多數」。

當時他在總統大選時的辯論,直到現在我還覺得「這份講稿寫得真好」,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在結論時談到過去20年的中華民國總統都是台大法律系畢業,並用一個字形容陳水扁是「貪」,馬英九是「軟」,蔡英文是「空」,更指蔡英文像他去夜市點了一碗蚵仔麵線卻找不到蚵仔,「妳都用讀稿機,沒有中心思想」。

韓國瑜說,台大法律當法官、檢察官是全國最優秀,但好像不太會當總統,一年不如一年。前總統陳水扁是「貪」;馬英九當總統什麼都好,就敗在一個字,軟弱的「軟」;蔡英文則敗在「空」,她的執政就像去夜市點了一碗蚵仔麵線卻找不到蚵仔,都用讀稿機,沒有中心思想,沒有辦法勇敢面對人民,「2020年我們還要台大法律系當總統嗎?」

我意思是想說,當時的某國是真的有備而來,一點都不曾放鬆過對臺灣的關注,而他們對臺灣不少人的心理也抓得精準,所講的每一番言論確中當時臺灣政府的要害。是以直到2020年過後,某國對臺灣武統的聲音前所未有地高漲起來。

餡餅大了,利益多了,我覺得他們的鬥爭只有更嚴重:例如文中提及的黃承國事件可見一二。稍為看一下這幾個星期的臺灣政治新聞,更是發現原來風波不斷,

「海董」林崑海辭世 牽動民進黨內派系消長和湧言會走向


至於蘇貞昌這個人,

綜觀2024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目前可能推派的候選人,賴清德、鄭文燦是新系代表,蘇貞昌意欲出戰的傳言業已流傳在市井街巷,誰出征、誰輔佐,象徵綠營「暫時」團結某條願意妥協的路線上。新潮流站上戰場的那一刻,新系的根或將更盤根錯節。

他還真是死心不息呢。


【英系】結合政務官、地方勢力與太陽花世代,小英屆滿後辣台派該何去何從?

政務官世代雖然在黨內資淺,卻因非典型反而受社會矚目,而政務官世代的崛起,也凸顯了民進黨從草根政黨轉型成菁英政黨的發展。......學者出身的他們雖然在街頭巷尾與民眾「盤撋」總是看起來「卡卡的」,但一站上備詢台,他們卻能以其專業有條不紊、語氣平穩地應對立委的質詢,進而刷新了民眾對民進黨政治人物的刻板印象。 

剛剛才看完「新潮流」對於入黨人員有著不少要求,其中就有學歷要求;這裡又說「民進黨從草根政黨轉型成菁英政黨的發展」,所以民進黨國民黨化了,就會有下一個民進黨出現,這也是為甚麼很多地方的保守黨長存、工黨也永遠不死的原因。

說到民進黨多元化,這個趨勢他們根本就一元化啊。至於與地方勢力的結合,這是臺灣風土、政治體系(民選票是如此重要的時候,地區工作自然不能掉)和歷史發展(黑金政治)綜合生成的產物,逃不掉的,這也是國民黨自1996年之後迅速臺灣化的原因之一吧。

另一方面也反映,一個政制下民間選票越有力量,那民眾對政府的塑造就越有影響(這不是廢話嗎),好比植物會受到天氣影響,但也會與土與緊緊結合;所以當某個城市的人民再也無力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政府當局又無一個強而有力的控制權,就好比把整株植物拿出來離了土壤,這個政府早晚會玩到脫軌。

最佳例子?嗯,也不用多說了吧?


另一方面,黃承國雖然保送英系新人吳怡農上位台北市黨部主委,為英系保住這要職有功,卻因為趙介佑事件牽扯出台北市黨部有黑道入黨的醜聞,除了吳怡農因此臉上無光,連帶黃承國過去曾因一清專案管訓過的黑歷史也被公諸於世,使得他黯然辭去國策顧問一職。縱使蘇嘉全與黃承國仍能在幕後為英系出謀劃策,但有鑑於社會觀感,英系在未來極難可能再將他們推到幕前。

原來吳怡農是英系的人!(才知道XD)


太陽花學運除了造成馬蔡此消彼長,另外後續有三項影響:第一,「抗中保台」或「台灣價值」成為年輕世代的主流論述;第二,學運期間在行政院發生的流血抗爭,使得相當多的年輕世代愈發厭惡國民黨;第三,太陽花學運成員在抗爭期間充分利用網路社群與討論區集結動員,各種「懶人包」或「哏圖」更成為熱門的討論,讓政治人物見識到社群網路對宣傳的重要性。

因此,蔡英文著眼於這三點,成功招攬了一批太陽花學運世代的成員或認同理念的年輕世代,加入英系或與之合作,如林飛帆、林昶佐與黃捷。這群太陽花世代,成功利用切合流行時事的哏圖或文藝青年風的講稿與活動,為蔡英文贏得在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廣大支持,而英系在年輕世代壓倒性的支持率,也是蔡英文能高票贏得兩次總統大選的關鍵。

先不論及最近2020年那次的總統大選,到底跟香港的事情有多大影響(我不想高估香港的事情對臺灣選舉的影響,但自問自己無法給出一種客觀的感受和猜測,有太多放不下的情緒),但年輕世代對於蔡英文當選絕對是關鍵;而蔡團隊更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地善用「網絡媒體」的政府,他們是網軍的話,也會是非常高質的網軍(一分錢一分貨,五毛錢就五毛的貨),只覺得蔡英文團隊真的很會。

不過因著太陽花學運而發跡的時代力量,現在好像被清算得差不多了,實在是令人可惜(不論是對他們黨本身的婉惜,還是那很多不能明說的原因)


倘若民進黨能在執政的三都之外還有斬獲,那麼英系的氣勢即可延續到2024總統初選,甚至可以說她也能直接指名下任總統候選人;相反地,若民進黨維持平盤甚至丟失任一都,那等同英系獨大的壓力鍋的鍋蓋被揭開,蔡英文勢必立刻被其他派系聲討,直接宣告跛腳,而民進黨將就2024的總統人選陷入新一波派系鬥爭。

最後,再就2024總統大選而言,上述英系的核心、中堅與新銳在蔡英文之後,尚無人能挑戰下一屆總統。因此,英系勢必要與目前檯面上有參選聲勢的要角合作,一旦英系利用現有的執政資源襄助此人出線並上位,則這位新總統在執政後勢必也得處處尊讓英系。

目前民進黨檯面上參選下屆總統呼聲最高的,莫過於北新潮流的代表桃園市長鄭文燦,與南新潮流代表副總統賴清德二位一爭高下。

相較之下,賴清德曾有挑戰蔡英文的「前科」,英系與北新的鄭文燦合作挑戰2024之合理性便顯得更高。

八年總統任期屆滿後,通常會是典型的回顧型選舉,若如上述英系在2022地方大選孤注一擲成功,且於2024年順利延續中央執政權,那民進黨可能將開啟首次「一系獨大」的黨內生態。不過,如果2024再次政黨輪替,那麼民進黨內首個究責的對象當然是蔡英文本人,則英系就很可能重蹈正義連線的覆轍了。

也就是說,如果這次2022年選舉失利,那英系整套人馬就可以直接講再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