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王士禎的「神韻說」。

王士禎提倡「神韻」,但在其論詩文獻中並不作為主要論述的內容,只因他在二十八、二十九歲時曾編有《神韻集》,故名。這本書選唐律絕句五七言,對王孟韋諸人的詩風頗為讚賞,顯示了他在當時就已經對王孟詩風感到傾心。可惜追部書已經不傳,只保留了一些論詩之語。其後他以「大音希聲」選編《唐賢三味集》,就將這一旨趣定型並以選本形色加以弘揚。

王士禎的神韻說在創作上主要是吸收王孟詩風;在理論上著重繼續司空圖「味在鹹酸之外」和嚴羽「興趣說」的宗旨,形成神韻說重自然超妙、含蓄雋永的理論主張。在這方面,王有不少論述,茲舉數例:
「嚴滄浪論詩云:『盛唐諸人,唯在與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水中之色,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司空表聖論詩亦云:『味在鹹酸之外』。康熙戊辰春杪,日取開元、天寶諸公篇什讀之,於二家之言別有會心,錄其尤雋永超詣者,自王右丞而下四十二人,為《唐賢三味集》,為三卷。」(《唐賢三味集序》)
「表聖論詩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香祖筆記》) 
「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如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他如『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通其解者,可語上乘。」(《蠶尾續文》)

這些論述,都表明了王士禎的審艾好尚,也表明了他神韻說的內涵無非是以王孟空靈飄逸的詩風作最高景界。王士禎在晚年的這種審美觀,受到了當時士人的接受歡迎,這其中巴有王士禎作為詩壇盟主的榜樣作用,也有當時社會環境鼓勵士人流連卞山光水色的社會原因。它與康熙年間的政治氣氛是合拍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